新浪陕西 城市频道

“大检阅”背后的“装台”故事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2020年商洛市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活动侧记

题记:2020年商洛市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活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是一次对全市重点项目的集中“大检阅”,也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时期,商洛首次采取“云直播”线上视频的形式举行的重点项目拉练活动。此次线上视频实时直播的任务之重、规模之大、机位之多、人员之众、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史无前例。为了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商洛广播电视台在各县区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合力攻坚,圆满完成了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活动的网络直播任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然而,你也许并不知道,在这次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大检阅”的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装台人”在艰辛付出……

2021年新年伊始,一场特别的拉练活动——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活动,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筹备之中……

此次全市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活动,首次采取“云直播”线上视频实时直播的形式进行,商洛广播电视台承担着线上视频拉练活动的信号传输、网络直播、技术保障工作任务。接到直播任务后,商洛广播电视台迅速安排工作组利用4天时间,行程1500多公里,对24个重点项目、32路实时信号、96个拍摄机位进行实地调研、测试,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直播流程,并抽调40多人组成线上视频直播执行团队,联合各县区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克服网络信号传输环境复杂、点多面广、技术难度大、演练时间短、工作任务重以及秦岭深山天寒地冻等实际困难,全力确保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活动“零失误”。

1月15日上午8时30分,在商洛市行政中心西裙楼505会议室,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活动准时开始,各县区、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依次分三轮进行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主会场的LED主屏画面流畅,信号稳定。此时此刻,你也许并不知道,在全市24个重点项目现场,共有32部摄像机正在同步进行信号回传,技术、摄像、导播、字幕、联络、协调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神情严肃紧张,精神高度集中……

为了确保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实时直播顺利举行,商洛广播电视台接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迅速成立了以商洛广播电视台台长闫玉宏为总指挥的组织执行机构,并下设技术组、直播组、联络组、视频组、播音组、后勤组等五个工作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向各县区、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增派了约30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网络信号测试、直播方案调整等技术工作,并根据各重点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项目规模、拍摄机位逐一进行安排部署。1月13日至14日,网络图传设备(TVU)全部到位后,市县区联动进行了线上视频拉练活动演练,进一步加强协作,发现问题,及时化解,为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实时直播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保证回传画面真实生动,尽可能更多地展现重点项目情况,我们必须在15分钟有效时间内不断调整机位,转场拍摄。在直播中,我们都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不断的转场、拍摄,再转场、再拍摄,15分钟内,单机最少转场三次,从撤机点到拍摄点不超过30秒。同时,为了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性,我们连喘气都要忍着憋着,确保画面稳定,直到导播台发出指令……”商洛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编辑部主任、线上视频拉练组商州区联络人冯新勇,这位有着30多年电视摄像经验的老记者,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大家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每天早上五点就出发到达拍摄地点,架机器、调设备,晚上还要完善流程脚本,每天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5个小时。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有的同志晚上就睡在办公室,连续几天,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加上天气寒冷,不少人都感冒了……”说着这些话,冯新勇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月14日下午,记者在全市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活动演练主会场,见到商洛广播电视台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直播总协调李彦奇,他一边现场处理协调导播工作,一边不断地打电话与分会场联络处理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这次动用的设备、人员以及直播的难度都是前所未有、史无前例的。”李彦奇用手搓了搓疲惫憔悴地脸,语气却异常坚定地对记者说,“这次直播是市县区媒体联动的一次很好的大练兵机会,虽然难度很大,但通过各县区和全市联合演练,我们已经能够和各县区形成统一,达成默契,相信我们只要加强联络沟通,密切配合协作,一定能够完成直播任务。”

商洛电视产业公司总经理、线上视频拉练组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负责人陈超,带领摄制人员,连续三天加班加点,规划拍摄线路,布设摄像机位、调试直播设备。为了把最好的画面和声音完美地回传到主会场,他们扛着几十斤重的设备,来回奔跑着反复演练,虽然正值数九寒天,但大家还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在商洛高新区绿色循环产业集群之工业废水再生利用重点项目现场,由于拍摄点位于地下10多米,没有网络信号,环境十分复杂,陈超带领工作人员反复深入实地勘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使直播达到了预期效果……而就在演练的这几天,正是陈超两个孩子的期末考试时间,他却无暇顾及,只能让爱人将孩子带到办公室照看。

商洛广播电视台技术部副主任、直播总技术马宁,从接到任务后,就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真正做到了“马不停蹄”“快马加鞭”。为了节约时间,避免上厕所,他几乎很少喝水。“因为是首次承担规模这么大的直播活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每次和各县区项目点打电话交流技术问题,都是1个小时左右的通话时间……”1月15日下午6点多,直播活动刚一结束,当记者问马宁对活动的感受时,马宁嗓子有些嘶哑地说:“直播中,大家配合默契,堪称完美,都没有‘掉链子’。我现在脑子一片空白,感觉腰酸腿疼,真想美美睡上一大觉……”

商洛广播电视台节目推广部主任、直播总导播彭军对记者说,导播组全体工作人员,在接到任务后,必须熟悉24个项目点7万多字的导播脚本,并详细了解各项目点的拍摄流程,再结合各拍摄点反馈的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流程顺序,还要做好相应预案工作,确保线上视频直播顺利进行。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当天的直播过程中,连线直播镇安县的项目点时,声音突然中断,导播组与技术、播音人员沉着应对,迅速启动预案,及时恢复了音频信号。“当时我也很紧张,头‘嗡’地一下,瞬间都冒汗了。但我们沉着应对,赶紧分析原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等迅速排除故障后,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给记者说这些话时,彭军突然加重语气,挥动着双手,沉浸在当时紧张的情景之中……

在此次线上视频直播中,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业团队,加班加点制定直播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流程,反复彩排演练,观看预录视频,不断调整方案,努力做到镜头画面准确到位,机位布置合理……1月14日中午12点,在洛南县五色田园现代菌业产业园项目演练结束后,正当大家整理设备,准备吃午饭时,突然,一声尖叫从空中传来,只见十多米高的路灯检修车发生倾斜,洛南县融媒体中心摄影记者张颖欣身靠护栏,两手紧紧抓着摄像机和三角架。现场的人顿时紧张起来,纷纷大喊:“抓紧护栏!抓紧护栏!”。经过一番紧张的调整后,张颖欣安全返回地面时,大家纷纷指责她说:“你疯啦,那么高掉下来咋办,还去管设备?”她吐了下舌头,故作轻松的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完全是下意识的抓住摄像机。”看着她余悸未消的脸,“下意识”这三个字,让现场所有人为之感动……

1月14日晚上8点,商南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驱车到各项目点再次实地演练后,回到单位已经午夜12点多,此时离第二天正式直播也就七八个小时了,直播压力让所有人忘却了困意,大家又聚在一起,商定直播流程方案,直到凌晨3点多,此时离直播只有5个多小时了,大家在办公室稍作休息到凌晨5点多,又开始整理直播设备,奔赴直播现场……

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组织,反复研讨实施方案,优化导播流程,确保组织保障到位。并创新拍摄手法,注重环节对接,反复实战演练,尽最大努力保障直播镜头稳定,画面唯美,衔接到位……

为保证直播画面流畅、丰富,镇安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在直播过程首次采用平衡车进行拍摄;柞水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为每个机位配备了两套对讲机,加上两部手机外接耳机,既要接收现场指挥的调度,还要接受主会场导播的指令,而且又要监听讲解人员的声音,每个摄像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机位需要不断变换,卡着时间节点连续接力,四个主摄像配合转场,来不得半点迟疑和疏忽,他们抱着设备拎着脚架从一个拍摄点,迅速飞奔到下一个点,每天早晚冒着严寒,连续工作20个小时,小跑15000多步……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此次长达6个多小时的全市重点项目线上视频拉练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得益于市县区电视媒体的密切配合、精诚协作。前段时间,根据商洛籍著名作家陈彦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装台》在央视一套热播,受到观众如潮好评。该剧讲述的是以顺子为首的一群舞台搭建者的工作生活故事。其实,参与此次线上视频拉练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名副其实的“装台人”,他们将平凡精彩照向现实,温暖而珍贵……(来源:商洛广播电视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