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调整公办高校学费标准 拟实行“老生老办法 新生新办法”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备受关注的陕西省调整公办高校学费标准听证会于5月26日举行。据悉,由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拟定的陕西省公办高校学费标准拟调整方案中明确,此次拟调整范围内的高校(公办高校本科和高职)从2021年秋季学年起,我省公办高校新招录的学生按照新标准规定执行,此前入学的在校学生仍执行原学费标准,即“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听证会上各方参会代表讨论了《陕西省公办高校学费标准拟调整方案》。
2020年我省公办普通高校总收入为503.99亿元
学费66.93亿元占总收入的13.28%
听证会上介绍,截至2020年底,我省现有公办高校六十余所,其中本科院校34所,(部属6所、省属28所),高职院校30所;在校学生总数111万余人,其中本科学生69万余人,高职学生42万余人。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收取学费、住宿费等形成的事业收入。2020年据初步统计我省公办普通高校总收入为503.99亿元,其中学费66.93亿元,占总收入的13.28%。
据介绍,我省公办高校,现行学费标准分本科生收费标准和高职生收费标准。本科生收费标准当中,文法财经史学类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理工外语中医类专业每生每学年4500元,西医类专业每生每学年5000元,艺术类专业一类每生每学年7000元、二类每生每学年9000元、三类每生每学年11,000元,“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费可在此基础上浮10%。此外西安交通大学9个热门专业每生每学年5200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个热门专业,每生每学年5500元至6000元,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多数专业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5,000元。高职生收费标准为,一般专业每生每学年5500元,艺术专业每生每学年9000元。
新规从2021年秋季学年起执行
“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
拟定方案中对收费标准专业分类包括本科和高职。本科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所划分的12个学科门类,依据培养成本归并分类,兼顾衔接,适当微调。文科类、理工类分类基本不变,按教育部最新分类标准将中医类归并入医学类,原艺术一类、二类合并。高职按照现行分类情况,分为一般专业类和艺术类。
本次学费标准调整范围为我省普通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和高职(含高专),不包括研究生(博士、硕士)、成人教育、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学费调整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从2021年秋季学年起,我省公办高校新招录的学生按照新标准规定执行,此前入学的在校学生仍执行原学费标准。
方案一:本科文、理工类和医学类每生每学年各提高1500元,艺术理论类每生每学年提高2000元、艺术实践类每生每学年提高3000元。高职一般专业类、艺术类每生每学年各提高1000元。
方案二:本科文、理工类和医学类每生每学年各提高1000元,艺术理论类每生每学年提高1000元,艺术实践类每生每学年提高2000元。高职一般专业类、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学年各提高500元。
针对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及我省历史文化传承特点需要,并考虑我省高校专业发展实际,对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考古学、历史学6个专业学费标准,均按以上两个方案一半幅度进行调整。另外,取消现行“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全专业上浮10%、热门专业上浮的政策。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体现“优质优价”原则,本科按照“双一流”整校全专业最高上浮10%、博士授权点学校按照一定专业比例最高上浮8%,纳入国家“双万计划”专业目录的专业最高上浮7%(就高、不累计)。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分专业是否上浮和上浮比例。此外,有代表提出,高职“双高计划”院校,整校全专业最高上浮10%。
20余年来我省首次拟调整公办高校学费标准
调整不会对学生家庭经济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省发改委公布的陕西省公办高校2017-2019年生均学历教育培养定价成本监审结论,经审核,核定63所高校2017-2019年生均学历教育培养定价成本2.88万元/生·年。
我省公办高校学费基本标准是2000年制定的,在全国31个省(市)中,本科文科类排第27位、理工类排第18位,高职排第14位(按高低排序)。“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上浮10%后,文科类排第29位、理工类排第27位。
拟调整方案中说,适当调整学费是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公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家庭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重要体现。学费标准调整幅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等。
另外,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00年大幅增加,以及各类资助、资助政策的保障,本次调整不会对学生家庭经济造成较大影响。
将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学费标准调整的配套措施有哪些呢?拟调整方案中提出,将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落实公办高校政府投入主体责任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公办高等学校学费标准调整后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规模不会减少,并将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步增长,生均拨款水平将会逐步增加。
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继续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落实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助学政策。确保“应助尽助”、“应贷尽贷”,落实高校层面的各项资助措施,足额从事业收入中提取6%的资助经费,用于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无息借款补助等保障,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同时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各方代表认真给出观点:
家长希望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规模
会上,自由职业者李爱萍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有增加的,适当提高学费应该不会对家庭造成太大的影响,同时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应该分担相应的教育成本。同时她呼吁,学校、社会要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高关注度,落实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助学政策,确保这些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落实高校各项资助措施,保障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她表示,作为家长她希望学校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规模,促使高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在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水平,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才是学校和社会家长共同的目标。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职员冯鹏在发言时,以2000年时他的工资水平(1000元左右)为例谈到,当时一个普通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负担还是挺重的,尤其对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负担相当重,甚至还有负担不起的现象。“最近我向周围不少有上大学的孩子的家庭了解情况后发现,现在学费对人们来说不再是一个重要支出了,大家更关心的是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学校的硬件建设等情况。”他表示,学校的生活教学各方面硬件设施20年来有了很大提高,相应来说,学校的成本也会有很大提升,他个人认为20年前制定的学费标准就有一些不合时宜了,应该要进行调整了。
来自西安理工大学的职员秦泉生表示,学费标准调整后学校也因此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上,比如阅览、住宿、食堂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中,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对于此次学费标准调整幅度,他认为在目前家庭经济支出和承受范围之内,本次调整幅度对于全年家庭总支出来说影响比较小,他赞成方案一。
来自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生赵腾认为方案二更适合于本次调整。“结合前期我所做的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普通学生月生活费1000-1500元之间,方案二对于学生影响较小。”他表示,几千元的学费对一些人可能不算高,但对另一些人可能就是非常高的一个数字,所以调整应该兼顾地区和城乡差异,考虑学生实际承受能力,并保证将经费全面用于学校建设和学生资助等方面,不能因为学费问题导致学生入学困难,建议要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