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延安中央医院精神”,西安市儿童医院一直在路上

新浪陕西
关注这是一所为祖国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医院,它所承载的延安精神、革命精神,一直鼓励着当代医护工作者奋勇前进,这就是延安中央医院。
7月3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西安市儿童医院主办,西安培华学院、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承办的“人民的医院 伟大的精神”延安中央医院建院80周年纪念文集首发仪式在西安培华学院举行。
在仪式上,西安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吕喆回顾了西安市儿童医院的发展历史,对集史著书的辛勤编辑人员表达了感谢,并表达西安儿童医院医护工作者继往开来、拼搏进取的决心和使命。
延安中央医院为祖国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西安市儿童医院供图
据西安市儿童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安茂介绍,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华北,为了进入敌人后方,打击日寇,大量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国大业。
而当时的西北办事处机关卫生所,在规模和技术力量上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任务需要,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为了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发展我党我军的医疗卫生事业,1939年4月,党中央采纳了中央卫生处处长傅连暲同志提出的建立一所医院的建议,为陕甘宁边区的党政军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在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的关怀支持下,1939年11月,在李家洼村后面的山峁峁上延安中央医院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亲手为医院题写院名,并为中央医院题词——“治病救人”。1950年8月19日的《人民日报》记载,中央医院是我党我军在艰苦战争年代创立的第一个正规化医院。
中央医院先后更名为西北军区第一后方医院、西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分院,1951年3月,改编为第三陆军医院(迁至西安市儿童医院现址),1954年1月,医院集体转业移交西安市人民政府,几经更名后,于1959年正式更名为西安市儿童医院。
环境十分艰苦下仍保持作风严谨的医院
西安市儿童医院供图
当年,医院的创建者们白手起家,在缺医少药、缺吃少穿的黄土高坡建立了制度严密、技术优良、操作正规、作风严谨的医院。
虽然医院各方面的条件极端艰苦,但是大家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十分到位,做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1942年5月11日,周恩来和邓颖超视察医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延安中央医院是革命化、正规化、科学化的医院。”
延安中央医院虽有党中央的关怀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但受当时条件所限,中央医院的环境相当艰苦,设施也十分简陋。
其中,药品极度匮乏。仅有少量国外救济药品,还有冒着生命危险从敌占区搞来的小批西药。这些药多是原料药,到医院还得进行调剂、配制。医院当时也没有血库,抢救危重伤病人时全靠医生和护士轮番献血。为了解决药品的不足,医护人员还上山采集中草药,回来自己配制各种药品、注射液、粉剂、水剂等等。
医院的手术室建在窑洞里,虽说是冬暖夏凉,但要在冬季里给病人裸身做手术,自然室温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冬季,医院的手术室采取地炕烧煤采暖,提高手术室温度。
通常在手术前一天晚上就要生起火,烧上一夜。到第二天早上,室内才能达到为病人手术所需要的温度。如遇急症病人,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时,值班员就迅速点燃五六盆木炭,待烧红无烟后,端入手术室内,医生就在炭火映照下为病人进行手术。
当时的延安,一无电,二无油,手术照明也是个大问题。为了能在夜间为急症病人动手术,医院设法买回来汽灯和煤油。夜晚手术时,就靠一盏悬挂的汽油灯和几盏小煤油灯来照明。
西安市儿童医院供图
传承“中央医院精神”的西安市儿童医院
西安市儿童医院供图
李安茂表示,“中央医院精神”作为西安市儿童医院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一直传承下来,已经深深融入西安市儿童医院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西安市儿童医院人不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儿医人,我们的任务是不断传承发扬红色基因,并将中央医院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此为主干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不断开枝散叶,发芽开花。
现如今,医院已成为陕西省、西安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管理及院前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也是陕西省儿童医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西安儿童医院。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卓越奖、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群众满意医疗机构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