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城市频道

“次元裂痕——方少华作品展”在西安美术馆盛大开幕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此次展览作品展出作品共计81余件,雕塑装置作品1件,展览展出至2022年1月8日。

2021年10月8日,“次元裂痕——方少华作品展”在西安美术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西安美术馆、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由西安美术馆杨超馆长担任出品人,刘淳、杨墨白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作品展出作品共计81余件,雕塑装置作品1件,展览展出至2022年1月8日。

开幕式出席嘉宾(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 红、陈思慧、陈晓春、丁大立、董 健

董文通、董永明、范 勃、方力钧、方少华

方天纵、方一涵、冯广发、高松寅、巩 冰

郭 涛、郭线庐、郭志刚、侯拙吾、胡武功

胡志勇、黄 敏、黄文浩、冀少峰、贾方舟

焦 峰、焦 野、李兰芳、李路葵、李四军

李晓峰、李 旭、李 阳、林志鹏、刘 淳

刘 杰、刘克成、刘 磊、刘 路、刘 明

刘益春、鲁 虹、罗 广、骆登元、吕 强

梁克刚、庞 勃、彭 德、屈 健、邵 泳

孙宏涛、孙 蛮、孙振华、王风华、王海英

王临潼、王檬檬、王 艺、王志刚、王端廷

魏光庆、吴克军、吴永强、殷双喜、谢爱军

谢朝阳、谢 慕、邢 亚、薛 松、杨 兵

杨 锋、杨嘉宏、杨 卫、杨 西、杨小彦

杨仲宇、俞 可、袁峰辉、袁友方、张光荣

张华洁、张 健、张 军、张晓凌、郑卫栋

周仲铭

《海顿弦乐四重奏 骑士 第四乐章》

本次展览是方少华对往日创作的延续,在旷日持久的实践中,以各种手段和方法改变了名画的原有样貌,呈现出一个奇异而时空交错的场景。在构筑视觉图像的语言上,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特征和后现代意味。为21世纪的中国绘画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图像,也为人类重新审视现代文明,以及对传统艺术做出具有颠覆和解构的启示。为中国当代艺术在精神与文化上带来鼓舞与自信。面对西方艺术史,唯有敢于在神圣的黑暗中行走的艺术家,才能使我们在哲学和艺术如此脆弱的今天得以精神拯救。方少华以超验的直觉和理性思考,重新引导我们修复和重建被遮蔽的心灵并获得自由和解放。

方少华的视觉图像表达,经历着的是一个删繁就简,不断追求纯粹与纯净的过程,视觉图像中多余的素材不断地被剔除,最终从叙事走向了非叙事。在《自由重新引导人民》(230×300cm 布面油画 2009)中,当经典的自由女神,三色旗和多国货币相交织时,焕发出的不仅仅是消费社会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焦虑的生存体验,及生存的焦虑现实。而在2007年,他的系列图像讲述,不仅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迹,更有着转型期社会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之痛,这是中国社会在由乡土社会向城镇化转型过程中,面对大众文 化兴起,图像时代来临,消费社会侵袭,社会所普遍弥漫着的“怀旧、伤感风”,及面对拜金主义流行、渴望英雄,崇尚英雄,崇拜偶像的那种世风的转向。

方少华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其实是一个再中国化的表达路径。面对全球化浪潮的侵袭,他始终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保持着警醒距离。他没有一味地跟风趋同,亦没有盲目的排斥和拒绝,而是采取批判、审视、疑虑的态度。他不断地在视觉图景中,一次次确立着传统的、历史的、中国的元素审美及其诗性价值,寻求固守民族的、中国的文化特质,随时修正着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艺术语言实践。他小心谨慎避免着成为西方价值理想图景的简单戏仿、挪用与移植。其实,戏仿与挪用只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试验,但鲜活而又激荡着他心灵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很显然构成了其视觉转型和变化的根本所在。时代的潮流、时代的印迹在其视觉图像间依稀可辨。

展览以“次元裂痕——方少华作品展”为主题,那些被重新解构的世界名作,看似是破坏性侵入性的,是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又或是悲观的诉说,可不仅如此“悲观”氛围不意味着负面的态度,而是对世界的敏感和悲悯,是在人间能够清醒认知的必要条件。方少华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不同时间与空间的阐述,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的期许。这世间的一切,也包括历史,都是不完美的。但,也许,在我们还未能触及的未来,穿越过每个次元裂痕,人类最终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应许之地”。

- 展览现场 -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