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城市频道

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为打造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贡献科普之力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9月24日,西安电影制片厂人头攒动,意趣盎然。来自科普机构、企业、学校的“科普达人”在这里表演航模特技、演示手工制作,可穿戴型机器人配着时下最热的歌欢快跳舞……浓厚的科普氛围,吸引众多市民和青少年积极参与互动,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创意之趣、便捷之乐。

当天,陕西省暨西安市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举行,为公众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科学趣味“大餐”。

陕西省暨西安市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示范活动现场

9月以来,西安市集中开展了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490多项,聚焦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围绕科普助力“双减”、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科学防疫、知识产权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一系列科普展示,让更多公众深刻感知前沿科技魅力。

陕西省暨西安市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示范活动现场

 

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展教活动现场

规划先行 为科普工作谋篇布局

11月10日,西安市科协与西安市文化和旅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西安市乡村振兴局出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在政策、资源、人才、信息等方面优势,重点围绕共建科普教育基地、共建科普专家团队和共促两系统深度融合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建立资源共享长效机制,为广大群众获取权威科普资源提供更加广泛的渠道。

今年以来,西安市科协多次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沟通,为深化科普“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机制,推进产业与科普“两轮驱动”,探索构建新时代“产业+科普”协作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及市委主要领导重要批示,结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西安市科协召开了新时代推进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联系各自工作实际提出了意见建议,对进一步做好科普工作提供了具有启发性、建设性和借鉴性的新思路。

结合4月发布的《西安市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西安市科协明确科普工作“五大行动”和“五类工程”,建立纲要实施协调机制,明确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生态的目标。

为加强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把握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内容,西安市科协组织深入学校、企业、科普教育基地实地调查科普工作开展情况,开展重点问题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采取人员培训、观摩交流、项目支持等方式,达到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水平的目的。

今年以来,多个基层科普建设单位取得新成绩,新城区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陕西省科普示范区”,临潼区、鄠邑区被推荐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

第37届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

体验创新 打造科普活动特色品牌

液氮“蘑菇云”腾空而起、无人机随着音乐舞动、航模肆意翱翔,身穿白色实验服的老师为学生们演示各种科学小实验……在曲江一小,孩子们正在上一堂魔幻又酷炫的“魔法实验课”。这是举办西安市第30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暨首届科学嘉年华“科技改变生活 健康与我相伴”主题活动时的场景。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西安市科协统筹开展西安市第30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260余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重点活动精彩纷呈,在上百个学校、企业、园区开展。为突出“科普为民惠民”主题,西安市科协策划推出“科技春风拂长安 云上科普筑未来”系列线上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超过200万,在全社会营造了“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第37届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

9月以来,围绕“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主题,西安市科协组织开展2022年西安市全国科普日活动490多场。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举办的陕西省暨西安市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示范活动上,参加活动的广大市民热情高涨,在一场场科普互动体验中收获了知识的充盈感,寓教于乐的参与感,对科技探索的渴望感。

“这些科普活动很富有时代特色,能带着孩子一起亲身体验智慧生活的便利和科技创新的魅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市民马先生感叹道。

9月起,西安市科协组织开展第37届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各区县(开发区)赛事组委会评审推荐,市级赛事组委会资格审查,历时约3个月,共计1550项作品进入终评,1261项作品获奖,148项作品被推荐参加省赛。据评委介绍,“本届大赛参赛作品选题范围丰富,有相当数量作品涉及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主题的研究,不少作品紧扣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技术主流,反映出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对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有独到的思考和见解,一些作品已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西安市社区科普大学2022年第二课堂活动现场

今年,西安市社区科普大学入选了“中国科协十年优秀工作案例”。除利用“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等时机大力推动社区科普联合行动外,西安市科协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科普课堂和特色第二课堂活动,在加快教学手段和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科普信息传播,采取微课堂、短视频及线上直播等形式,将课堂扩展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网络竞答、线上科普游、云上观展……通过开创互动式、体验式、场景式教学新模式,社区群众享受到了更为优质、新奇的科普体验。

“和姐妹们一起,学学经验,长长见识”“结业了,短短数月有汗水、有收获,如果时光慢一点多好”……许多社区居民在自媒体上分享着自己的感受,还配上了交流过程与成果的照片。不少学员从最初的“科普听众”转变为“科普宣讲者”,影响着身边家人、亲戚和朋友,社区科普大学的辐射效应也进一步显现。

西安市社区科普大学2022年第二课堂活动现场

为民惠民 构筑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

一张地图,整合起了西安市丰富的科普资源,也将一条条优质的西安科普旅游路线奉到市民手上。

为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4月15日,西安市科协举办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展教活动。活动上,“西安科普旅游地图”的发布令人眼前一亮,通过将西安市科普资源进行融合呈现,不仅整体展示了西安市科技实力,更为科普教育基地之间的互联互动,开发更多更好的科普旅游线路和研学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市民充分享受科普惠民、益民的社会效益也逐渐显现。

此外,西安市科协利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撬动作用,广泛开展社区、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大力改善基层科普基础条件,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西安市科协奖补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6个、优秀社区5个、主题科普活动3项、特色科普活动32项,充分释放了项目辐射带动作用。

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展教活动现场

群众“点菜”,专家“上菜”的服务链条,是西安市科协开展“科技惠民行动”的一大特色。今年以来,西安市科协通过调研群众需求,确定了多个贴合群众生活的科普活动主题,组织科技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165所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累计开课5200课时,下发应急科普资料5万余本(册),捐赠科学实验套件70套,科普大篷车先后走进24所学校和8个社区,服务群众超过100万人次,把真正的科技实惠送到群众身边。

为推动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布局,今年以来,西安市认定命名市级科普教育基地54个,推荐2家场馆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在大力推进科普场馆建设共享的进程中,以西安市科技馆为中心,科普教育基地、流动科技馆、校园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为辅助的“1+N”全市科普场馆体系正在初步形成。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2022年,西安市科协科普工作伴随着累累硕果圆满落幕,新的征程已然开启。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西安市科协将聚焦科协主责主业,积极履行“四服务”职责,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创新名城打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