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延安精神”——高陵区鹿苑中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这片厚重的土地,孕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辉煌。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为了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鹿苑中学于3月23—24日举行了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延安精神 ”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
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为保证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进行,夯实安全底线,坚守教育性、实践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领导提前召开了专题会议,制订了《鹿苑中学2023年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鹿苑中学2023年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鹿苑中学研学旅行领队教师及车辆安排表》、《研学旅行家长须知》及《研学旅行学生须知》,做到了活动有方案,安全有专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3月23日上午,在高陵区鹿苑中学研学旅行启动仪式中,鹿苑中学政教处主任万娜主持活动,团委书记张迎春向全体师生作动员讲话。全体师生齐聚操场,各班队形整齐,情绪激昂,蓄势待发。

在南泥湾党徽广场前,党支部书记张小梅发表讲话,指出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而延安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延安时期的时代体现,并对同学们提出期望,希望学生们能够用自己的一双脚去丈量那段革命路程,用自己眼睛去印记那段光辉的画面,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延安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那段艰难的岁月。同学们听后感触颇深。通过此次活动,接受革命洗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革命意识,弘扬革命精神!


“学习延安精神,传递革命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情怀,生活中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学习中不畏困难,自律自强,用行动致敬先辈,用责任诠释担当,鹿中学子自强不息,鹿中学子勇于拼搏,鹿中学子为校争光。”同学们的宣誓铿锵有力,响彻党徽广场。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学生们了解了“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战歌,三五九旅挺进南泥湾垦荒屯田的故事,在体验生产劳动的活动中,学生们懂得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同时也激励着鹿苑学子奋发图强,一往无前。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鼓槌落下的瞬间,空气仿佛被敲响。几百个斜背响鼓的学生敲打腰鼓,纵情跳跃。打出了安塞腰鼓的豪迈,打出了学生的青春与张扬!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陕北安塞腰鼓,寓教于乐,真正达到在“游中学,学中游”的目的,同时体验红色风俗,感受文化魅力。

剪纸工艺被誉为“黄土地上的活化石”,其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是黄土高原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孕育瑰丽多姿的民间艺术,同学们在剪纸中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


寒春的雨水并未浇灭学生们的热情,当晚的篝火晚会在学生们的热烈盼望中如期举行举行。整个晚会,气氛热烈,如火如荼。副校长刘军和主席王崇华点燃了篝火晚会的焰火,也宣布了篝火晚会正式开始!
晚会上,学生们大显身手,各展其才。今宵,歌声飞扬,舞蹈夺目。

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陈列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法,以700余幅照片及约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同学们眼记手抄,在陈列的党史中了解这个大后方的从无到有,从小壮大的辉煌历史,直观感受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深刻体会永垂不朽的延安精神。

“延安枣园被誉为当年的东南海……”在讲解员的讲解声中,学生漫步枣园,感受着红色革命的伟大,想象着“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的情景。

在抗战时期,为解除抗战军民的后顾之忧,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遗孤。

“山丹丹花儿红红,河水流向远方,宝贝宝贝快快睡,妈妈爱你……”一曲清唱,同学们潸然泪下。在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中,还孕育着“延安保育院”这动人的故事。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为期两天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们了解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鞠躬尽瘁,认识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满腹热血,懂得了“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一腔热忱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在研中思,在旅中学,在学中悟,在行中得。虽踏上研学的归途,但求知之旅仍在继续,学生们将继续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稿件来源:西安市高陵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