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认识一座城

新浪陕西
关注这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城,更是一座诗意浸漫的城市。古之长安,今之西安,在唐诗中,这里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长安,是“三月三日天气新”的长安,更是“长相思”的长安。
2024年7月17日,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千年古都 诗韵长安”——2024全媒体西安文旅行活动在诗经里启幕,二十多名中省市媒体记者和十余位文旅网红达人在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商子秦的带领下,走进诗经里,感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意;泛舟昆明池上,感受“一片昆明池,千秋织女名”的魅力;漫步华清宫,重温《长恨歌》的凄美。采风团一行人在长安城里寻找千年诗歌留下的记忆,也在感受着今日西安的诗意生活。
感受千古诗意,体会文化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悠悠沣水,千载奔流,滋养出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7月17日上午,采风团一行来到了诗经里,这个全国首个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4A级景区,是本次活动的起点站。在诗经原址再启诗情诗意,有着特别的意义。这里古色古香、诗意盎然,虽然天上飘着细雨,但烟雨蒙蒙中,却更有几分“蒹葭苍苍”的诗意。采风团一行沐浴在诗歌的氛围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最美也是最具意义的风景。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商子秦作为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以《诗经里听“风”“雅”“颂”》为题,讲述了诗经里的来历。“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这是《诗经·大雅》中的名篇《文王有声》,讲述了周王朝建都丰镐的故事,商子秦和大家一起走过诗经里的各个景点,普及了有关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故事,沐手抄诗,风雅游园,在这里感受到了古人从容风雅的诗意。以诗立镇,以诗润城,诗经里小镇,做到诗与镇的完美结合,“让诗意回归世界”的初心,商子秦说:“就是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集成了《诗经》,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诗歌圣地,陕西省诗词学会也在这里组织过各种朗诵活动。这里诗意氤氲,心静如归,走进诗经里,真正走进诗歌的源头。”
从诗经里出来,采风团一行来到了昆明池·七夕公园。在汉长安城兴建繁盛之前,这里曾是丰镐故地,孕育了西周的绝代风华,在大汉王朝定都长安城后,昆明池又成为了水军训练基地,是华夏王朝征服远疆的助力地。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诞生地。因而,昆明池·七夕公园和诗歌有着太多的缘分。“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在昆明池·七夕公园,商子秦延续了《诗经》的风韵,以《小雅·大东》开篇,引出织女牛郎星的传说。杜牧的《七夕》,杜甫的《牵牛织女》,秦观的《鹊桥仙》……商子秦和大家分享了关于七夕的诗歌,当他吟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时,全场齐诵,诗词的魅力深入人心。如果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最具中国古典的浪漫,那么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则彰显了大汉王朝的实力和威仪。在昆明池·七夕公园,一半豪情,一半浪漫,让采风团一行大呼受益匪浅。在昆明池·七夕公园的画舫上,在昆明池畔,商子秦领着大家朗诵杜甫的《牵牛织女》,“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场面蔚为壮观。
网络大V“星星不黛露”说:“以前知道西安是《诗经》的发源地,知道昆明池的伟大,也曾来过这两处地方,真正听了商老师的讲述,才切身体会到这里伟大的诗意,更透过诗歌感受到了昔日的辉煌,我想,这就是文化的自信和文化的魅力。”
诗词里的长安,是多情的长安
灞河边折柳相送,诞生了无数的离别诗。送别诗是唐诗中重要的类别,而送别文化,更是独属于“灞柳飞雪”的浪漫。途经灞桥湿地生态公园,商子秦分享了一组有关灞桥的故事,更讲述了无数名人“折柳送别”的故事,让人感慨这离别的诗意,给长安的诗歌中增加了一抹淡淡的哀愁。商子秦说虽然灞桥折柳带有几分伤感,但也说明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因为这里有流水,有远山,有柳树,天人合住的场景,恰逢送别的节点,所以诞生了无数伟大的送别诗。
诗词里的长安,是多情的长安。如果说在灞河边是感受离别的诗意,那么在华清宫里,则是重温李杨爱情的浪漫。“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一曲《长恨歌》,写尽了唐明皇和杨贵妃那场旷世恋情。特别是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让人扼腕叹息。而华清池正是这千古爱情的见证之地。当天下午,采风团一行来到了华清宫,在华清宫内,听商子秦讲述《长恨歌》的伟大,他说:“无数诗人走过这里,在这里沉思历史,于是,有了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有了张继的《华清宫》。”
采风团成员还在华清宫体验了拓片的制作过程。媒体代表周英说:“唐诗给长安的厚重历史添上了浓浓的诗意。长安因唐诗而被人们牢牢记住,唐诗也因长安而更加丰润饱满。徜徉在唐诗平仄有序的韵律中,长安在我们的眼里越发的灵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