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10月11日,中国城投50人论坛联合城投之家以及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成功举办《陕西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报告(2025)》发布会。会上公布了2025年陕西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评价结果。其中,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榆林市榆阳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以及西安国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位列陕西省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开发区级榜单第一名。
表1陕西省省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排名情况
表2 陕西省地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排名情况
表3陕西省区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排名情况
表4 陕西省开发区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排名情况
*特别说明:纳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评价体系的样本口径以Wind和企业预警通为准。鉴于目前部分融资平台陆续转型并实现“退平台”,如有出入,请以企业口径为准。
城投之家常务理事、财达证券债券承销部业务四部负责人崔少璞认为,陕西科教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底子扎实,油气煤等资源丰沛,有很强的发展底蕴。目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换挡,土地财政疲态尽显,迫使城投公司加快推进市场化转型;陕西省城投有息债务压力较大,但债务率只排到中等偏后,既有转型的必要性,又有转型的客观空间。崔少璞表示,目前公用事业综合运营、房屋租赁及园区运营业务、安保业务、文旅业务、产业投资业务、类金融业务等领域,是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几大确定的典型方向。资产整合是城投平台进行业务转型的有效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城投平台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是摸清家底。应清晰识别、充分挖掘并利用区域内的可用资源、企业内部的产业类资产、区域内其他国有企业、区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第二是由内而外。应先将公司内部可控的产业类资产集中起来,具备一定的体量之后,再谋求外部资源的整合;第三是先易后难。应优先整合手续简便、整合成本低的资产,再对复杂、手续繁琐且划转成本较高的资产,采取多方协调的方式进行逐步吸纳。整体来看,在未来发展中,城投平台应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利用好本省的科教资源,同时持续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为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陕西省证券研究会副会长侯晓辉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出债务规模整体适度但结构复杂、偿债压力加剧以及区域分化严重三大特点。财政体制结构性矛盾、经济增长与政绩考核驱动、政策周期与监管滞后、宏观经济与人口结构变化、金融市场与债务滚续压力是导致债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平台等渠道举债,债务规模超出财政偿付能力形成了隐性债务风险,一旦发生债务违约或资产价格下跌,将引发银行不良率上升、流动性紧张及市场恐慌,触发系统性风险。对于未来财政该如何发力,侯晓辉表示,一方面,应通过实行专项债穿透式监管模式,不断完善全流程数字化监控、项目准入与合规性穿透、风险预警与动态调整、绩效评价与奖惩挂钩、市场化约束机制,对专项债券的“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实时、多维度监控,确保资金精准投向合规项目,实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穿透到终端”的目的。另一方面,应解决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的失衡问题,破解“财权上收、事权下沉”困局,遏制债务扩张,匹配“共同富裕”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亦成为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目标。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副总监简奖平认为,相较于山东省,陕西省的国有资本布局更侧重于依托本地核心资源和抢占战略性新兴赛道,集中资源,在关键领域形成突破和核心竞争力。简奖平表示,未来在推动陕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平台,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二是应发挥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两者与地方城投公司转型应“同步推进”;三是应坚持科技支撑、绿色引领原则,推动两类公司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四是应拓展新兴产业市场空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五是应注重强链、补链,优化、提升产业链体系,提升整体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六是应积极盘活数据资产、绿色生态资产,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七是应压减、清退低效无效投资,不断提升国有资本资源配置效率;八是应坚持两类公司发展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方向,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九是发展两类公司应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据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公司业绩、社会责任、市场化转型三个维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将上述三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下设财务效益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国资运营指标等8个二级指标,以及总资产、净资产、总资产周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33个三级细化指标,对不同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评价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