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妈妈脊柱后凸畸形100度郝定均团队8小时让她重获新生

新浪陕西健康频道
关注近日,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院长团队,为黄某行了胸腰椎后路翻修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她的脊柱后凸从术前的100°降至43°,下肢活动逐渐恢复,使得这位在经历了两次手术失败绝望中的年轻妈妈再次重获新生。

原来,今年21岁的黄某,从记忆开始,不幸的命运就降临在她的身上——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侏儒症!后背从小就有一座“小山包”,并随着年龄不断增大。
年幼的她出生在贫困家庭,拮据的家庭以及落后的医疗条件使得她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随着时光飞逝,脊柱的畸形也越来越严重,“特殊的身材”让她的生活充满了苦涩的味道。
3年前不幸再次降临,黄某在生下宝宝10个月以后逐渐出现双下肢乏力,下肢走路不受控制,到一家医院检查后考虑为脊柱后凸畸形加重导致脊髓压迫,必须手术治疗,而且手术风险极大,很有可能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报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某某与家人选择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以后下肢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能力,脊柱后凸畸形也基本被矫正。
但在去年8月份,黄某在弯腰洗脸时,突然体内后背传来“砰”的一声异响,随即感到后背部皮肤“研磨感”,好像后背有东西在磨刮皮肤,并且后背凸起的“小山包”又出现了。到医院复查拍片子发现双侧内固定棒断裂了,再次翻修手术更换内固定棒,手术以后脊柱后凸又得到了矫正。然而,在翻修手术以后五个月(今年1月份),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黄某在后背异响、后背“小山包”再次出现后,才意识到到自己手术又失败了。去医院复查也证实内固定棒再次断裂,且这次后凸畸形比第一次断裂后更严重,后凸角达到100°,“这还能看好吗?还有手术的机会吗?”年轻的妈妈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中,两次断棒加上经济的拮据,使家人都觉得治愈的希望渺茫。
这时好心的邻居向她和家人推荐了西安市红会医院,并告诉她医院有很多优秀骨科专家,是西北地区的骨科权威,在脊柱外科方面实力雄厚,而且很多类似的病人在经过手术治疗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黄某在家属的劝导下,生活信心再次点燃,冒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在家人的陪同下来西安市红会医院就诊。

术前大体照片:“特殊身材”的黄某及其丈夫

X片:第二次手术后断棒
入院后,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院长郝定均、王晓东主任带领脊柱外科医师团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查体和反复的科室讨论。基于黄某两次手术失败断棒,郝定均院长提出了与前两次手术方案不同的针对性的翻修方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重建脊柱稳定性、增大内固定的强度,但由于是第二次翻修手术,这个手术方案也将面临着比前两次手术更大的手术难度和风险,主要难度在于:后凸最严重处紧贴大动脉,而要充分矫正畸形并重建脊柱稳定必须在该处进行截骨,一旦损伤可能危及生命;患者脊柱后凸伴侧方移位,矫正过程中脊柱形态、角度变化大,矫形过程中可能发生脊髓损伤,导致术后瘫痪;前两次手术后局部正常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手术过程中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



三维重建:脊柱后凸伴侧方移位,错位处紧贴大动脉


CT矢状位重建图像:脊柱植骨不愈合伴局部硬化增生


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黄某在亲戚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 4月10日,在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后,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院长郝定均及王晓东主任脊柱脊髓专科团队用时8小时,为黄某行了胸腰椎后路翻修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复查DR提示,黄某脊柱畸形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目前,黄某恢复良好,下肢活动逐渐恢复。


术后复查X片:脊柱后凸从术前的100°降至43°,利用钛笼提供坚固的支撑并充分植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