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健康

西安市第五医院丨老年高血压患者愉快度夏

新浪陕西健康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盛夏酷热难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是一次严峻挑战。高温不仅带来体感不适,更会悄然干扰血压调节机制,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2℃时,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西安市第五医院外科专家了解在高温“烤”验下,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警惕的风险及防治要点。

一、高温影响着人体的血压稳定

1。高热导致人体脱水及血液浓缩

高温下出汗量明显增加,若补水不足,会导致身体脱水;进而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而使脑缺血梗死发生率增加;同时也需要心脏更卖力的去泵血,反而也会使血压升高;脱水会激活机体的保水保钠自调机制、减少了排尿排钠,可能进一步推高血压;严重脱水可导致乏力、精神萎靡、肌肉痉挛,甚至意识模糊、休克;电解质失衡(如低钾)可诱发心律失常。

2。高温引起血管扩张及血压波动

高温下皮肤血管扩张散热是一种机体自调保护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使血压降低。但这一变化与脱水、血液黏稠等因素相互博弈,结果往往是血压波动加剧——可能突然升高或异常降低,血压的剧烈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脑卒中、心梗)风险。

3。酷热激发机体神经、体液自调机制,影响心血管的舒缩

高温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源,可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最终导致血压上升。重则出现中暑热衰竭(头晕、恶心、大量出汗、血压下降)和中暑热射病(体温极高、意识障碍、无汗),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平常服用的心血管药物发生代谢变化

高温引起的出汗增多和血流重新分布,可能改变降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影响药效稳定性。

二、高龄患者体质因素的独特风险

1。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老年人出汗减少、对温度变化感知变弱,更易不知不觉中处于脱水或过热状态。

2。常合并多种慢性病

如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等,高温会加剧这些疾病病程,形成恶性循环,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加重肾功能损害。

3。感知能力下降

对口渴、疲劳等预警信号不敏感,延误干预时机。

三、科学应对高温

1。主动足量补水

即使不渴,也要定时饮水(白水为佳);

避免咖啡、浓茶、酒精及高糖饮料;

观察尿液颜色、清亮淡黄色为宜。

2。主动规避高热环境

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待在室内,合理使用空调或风扇(设定空调温度26-28℃为宜,且避免直吹),必要时前往有空调的公共场所避暑。

3。调整户外活动

空调屋也并非万能,居室每日定期开窗通风,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必要的户外锻炼;

高温时尽量缩短户外时间,必要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浅色宽松衣物,避免高强度活动。

4。严密监测血压

增加血压测量频率(尤其晨起、下午、不定时),有异常波动则及时就医、酌情调整药物,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

5。清淡均衡饮食

多食蔬果(补充水分和钾),适量优质蛋白;

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盐会加重水钠潴留)。

6。正确辨识危险信号

关注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气短、恶心、乏力、精神萎靡、少尿、体温升高等症状,及时休息、补水、降温,若持续不缓解或加重,立即就医。

7。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炎热易致烦躁,保持心态平和。

8。中药代茶饮

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决明子茶(通便降压)。

9。穴位保健

常用穴位:太冲穴(疏肝降压)、涌泉穴(引火下行、安神助眠)、曲池穴(清热降压)、百会穴(缓解头晕)。

总之:高温是高血压老人的“无声挑战者”,但科学防护可显著降低风险。主动补水、保持凉爽、严格监测血压、及时沟通医生,是安稳度夏的四大支柱。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