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五医院|别让疼痛“缠”上晚年——老年疼痛防治

新浪陕西健康频道
关注“年纪大了,哪能没点疼?”这句常挂在老人嘴边的话,藏着多少默默忍受的煎熬?腰背痛、关节痛、神经痛……这些挥之不去的疼痛,被很多老人默默忍受,被家人当作“衰老的必然”。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疼痛发生率超过60%,其中快半数因疼痛影响睡眠、活动甚至情绪。今天,西安市第五医院心血管三病区(老年病科)提醒所有的老年朋友,能够正视“老年疼痛”,学会科学防治,让自己的晚年少一点痛,多一份舒心。
老年疼痛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
疾病引发: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癌症等,都是常见“元凶”。比如膝关节痛可能是软骨磨损,手指麻木刺痛可能与神经病变相关。
衰老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血液循环减弱,再加上长期劳作积累的劳损,疼痛更容易“找上门”。
心理叠加: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会放大疼痛感受,形成“疼痛-情绪差-更痛”的恶性循环。

值得警惕的是,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可能下降,有时“不喊痛”不代表不疼,而是疼痛已经悄悄侵蚀了生活——比如因为关节痛减少散步,因为腰痛不敢弯腰,久而久之肌肉更弱、平衡更差,甚至增加跌倒风险。
要记住:防治疼痛,这些“误区”要避开
很多老人和家属在面对疼痛时,容易走进这些“坑”:
忍忍就过去了:疼痛不会自行消失,尤其是慢性疼痛,拖延可能导致病情加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止痛药随便吃:自行服用布洛芬、去痛片等,可能损伤胃黏膜、影响肝肾功能,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风险更高。
偏方治大病:贴不明药膏、按摩不当,可能加重局部炎症或损伤,比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盲目推拿,可能压迫神经导致病情恶化。
检查正常就没事:有些疼痛(如神经痛)未必能通过CT、X光发现异常,但确实需要规范治疗。
老年疼痛的防治,需要“防”“治”结合,多管齐下:
预防为先:减少疼痛“诱因”。
适度活动: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减少劳损风险;但要避免爬楼梯、深蹲等加重关节负担的动作。

护好关节: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颈肩腰膝;搬重物时用腿部发力,而非弯腰用腰;穿舒适防滑的鞋子,减少跌倒损伤。
控制基础病: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能降低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引发的疼痛;定期筛查骨质疏松,及时补钙和维生素D。
及时干预:疼痛来袭别硬扛。
早说、早查、早治:一旦出现疼痛,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说清“哪里痛、怎么痛(胀痛/刺痛/烧灼痛)、什么时候加重”,配合医生做必要检查(如骨密度、神经传导检查等),明确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多学科治疗更精准:根据疼痛类型,可选择药物(优先选择副作用小的剂型)、理疗(热敷、红外线、超声波等)、针灸推拿、心理疏导等。
家庭关怀不可少:家人要多观察长辈的细微变化——是否吃饭变少、睡眠辗转、活动减少?多陪老人聊天,帮助缓解焦虑;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最后我想说:疼痛可防可控,老年疼痛不是“宿命”,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管理的问题。当疼痛得到缓解,老人才能重新享受散步的惬意、含饴弄孙的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