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未来,正逢其时 解析西安航天基地“红五月”现象

新浪陕西
关注今年五月,谁也不曾想到,一个成立较晚的开发区,西安航天基地以招商引资连续飘红的举动,上演了一波风起云涌、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签约落户大戏,尤其是京东项目的签约落户,引起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走出了大西安建设追赶超越的铿锵步伐。

让人欣喜的红五月
5月17日,中国通号集团与西安市政府签订通号工业研究院项目入区协议,具体项目落户西安航天基地。该项目将建设轨道交通系统、产品、仿真实验、工艺试验等一系列实验室,建设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根据该集团已经落地投产的生产基地,预计在五年内将形成上百亿元产值。
5月22日,京东集团与西安航天基地签订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京东云运营中心合作协议,五年内计划投资205亿元。预计未来将形成每年1000亿的营业收入,拉动上万人就业,为西安GDP破万亿作出实质贡献。

5月27日,陕西旅游集团公司与西安航天基地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陕旅集团携旗下子公司共13家企业入驻航天基地。陕旅集团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运营“金融产业园”、“航天城文化生态园”两个特色园区及相关其他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0亿元,上缴税收1亿元,解决就业5000余人。
这是西安航天基地的“红五月”,气势磅礴的投资热潮,以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宣告:西安航天基地,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投资洼地,成为大西安建设的重要增长极!
在全国招商引资日趋竞争激烈的当前,西安航天基地接连亮出的几个大招,动辄上百亿、数百亿的投资就这样排队签约,实属不易,也因此惊艳了无数人。很多人可能感到吃惊,搜索资料却又发现,西安航天基地自诞生之初,就以民用航天产业立区,承启航天与生俱来的前沿和高端基因,前瞻性地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多次引起外界关注。
航天基地管委会主任张驰曾指出,航天基地的招商引资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思维,首先要发掘区内优势资源,搭建平台,形成产业氛围,随时为项目聚集做好承接准备。

让人鼓舞的一路精彩
时间闪回到2008年4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用了3分钟的时间,报道全国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落户西安;2011年11月,央视经济半小时用专题栏目的形式,大篇幅报道了西安航天基地“航天再起产业朝”;2012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9月、10月合刊以“城市问题”为封面,列出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的75个城市名单,其中有29个城市在中国。报道称,这75个城市的发展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西安也因其发展迅速的民用航天业而进入最具活力的城市名单。
其实,西安航天基地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以自身的产业实践持续向外界印证,这是一个融汇科技、召唤未来的城市新区。这里拥有享誉世界的航天动力、问鼎深空的控制技术、依托航天技术发展起来的智能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的北斗导航、通过技术革命崛起的柔版印刷、深耕一带一路的电力服务,以及精密微电子、超前无人机、跨入世界前沿的新材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测绘等等。产业国家队带动新型高科技企业集群在这里崛起,让军民融合和产城融合在这里成为生动实践的范本,也让城市血脉延伸更有力道。2016年,在航天基地起步的西安隆基股份,根植沃土,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问鼎“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销售收入更是迈过百亿大关,成长西安市第八家过百亿元大型企业集团。
可以说,西安航天基地为未来的积淀,一路精彩。
让人振奋的未来已来
今年“红五月”的出现,更是让西安航天基地的未来充满无限想象。
为落实西安市 “聚焦369,振兴大西安”战略布局和追赶超越定位,西安航天基地年初宣告,今后五年将着力实现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三个倍增”, 着力打造航天大道商贸经济带、东长安街现代服务业经济带和南阳台生态科技经济带这“三大经济带”, 着力培育和壮大航天装备制造、航天技术应用、卫星及卫星应用、新能源、通用航空和产业金融六大百亿元产业集群。
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红五月”的出现已经超越了预计。要知道,单单一个京东落户,就可以推动京东集团全产业体系在航天基地的集聚发展,形成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陕旅集团整体迁入航天基地,也是预示着陕西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航母从这里起航,必将开启新局面。掌控着本省大量优质旅游文化资源的陕西旅游集团这次行动,不仅让外界对陕西旅游业充满期待,更对西安航天基地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京东项目签约落户仪式上,京东总裁刘强东视频表示:西安航天基地的服务效率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为我们京东落户西安带来巨大信心! 有消息称,航天基地一季度实际利用内资已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一切都在表明,在大西安开放、开明、创新、创优的氛围中,在大西安追赶超越、扎实推进“行政效能革命”,努力当好“五星级服务员”和“店小二”的今天,来西安航天基地创未来,正逢其时。
文/岳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