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着干活,站着做人!

新浪陕西
关注这两天,记者双腿僵硬、生疼,下楼梯还得抓着扶手,感觉特别酸爽。
事情是这样的,前两天,记者因采访需要,去神东补连塔煤矿12上403等高综采工作面“走”了一趟,准确点来说,是用“鸭子步”,一步步从机尾挪到机头,100多米长的工作面,中间不知道歇了多少回。
在去之前的电话沟通中
神东补连塔煤矿党委办石智高就告诉记者
这个工作面是低采高
设计采高只有1.4米
人员活动空间不到1米
让记者做好心理准备
绝对是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
上午9点半,换好入井装备后,记者在浴室门口见到了该矿综采二队队长刘憨豹,只见他全副武装,腿上绑了护膝,胳膊上还戴着护肘。看到记者好奇的眼神,刘憨豹解释说,这是他们队的特种装备,没有这些东西,在工作面寸步难行。刘队的这句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到达工作面后,低矮的作业空间还是出乎记者的预料。
“现在正是检修时间,大家都在工作面里面。”
“刘队,那我进去采访吧,别影响检修。”
“今天煤机停在工作面中间的位置,你又没戴护膝护肘,进去可是费劲了。”
“没事儿,就让我感受一下大家平时的工作状态,体验体验这‘爬’的滋味儿。”记者故作轻松,说完就开始往溜槽里爬。
因为拿着相机,记者只能蹲着,用“鸭子步”,一步步往前挪,还没走出几米远,就开始喘粗气,这时大腿也开始发酸打哆嗦,竟不由地坐到了溜槽上。抬眼望去,只见刘憨豹已经在前面十多米的地方,动作娴熟地在支架间向前爬着。

不记得歇了多少次后
当记者喘着粗气终于赶上刘队时
看到前面有一个身影正在向这边爬来
记者赶紧拿起相机按下快门
记录下他穿行工作面的艰难瞬间

小伙子叫钟鹏飞,是队里的支架检修工,刚到综采二队一个多月,之前在综采一队大采高工作面干检修,前段时间主动要求到低采高工作面了解智能化。
“说实话,刚来第一天就后悔了,寻思着还是干‘大采高’好。”钟鹏飞坐下后,拍了拍满是煤泥的护膝说道。回想起自己当初第一次“爬”工作面,钟鹏飞至今记忆犹新,“只爬了一趟,下班后就浑身酸痛,躺在床上根本不想动。”
钟鹏飞向记者解释道
最大的困难就是作业空间狭小
人员必须匍匐前进
虽然有护膝和护肘
但是长时间在支架里面蹲着或者往前移动时膝盖持续受力
加上支架大脚旁边有积水和风吹
很容易膝盖疼
除此之外
作业的时候
头不能抬起来
只能歪着脖子或者弯着腰
身体会感觉特别疲惫
“当时大家的抵触情绪都特别大。”一旁的刘憨豹说。12上403工作面使用的是新投入的全自动等高设备,这套设备对地质条件的要求特别高,底板稍微有点起伏就容易造成煤机卡阻、出槽,支架行程不够、溜槽推不出去的情况,所以割每刀煤都需要跟机干预。遇到地势起伏过大时,需要人员使用风镐起底、铁锹清煤,因为受作业空间限制,劳动强度较之前作业的工作面,增加3倍不止。面对新设备、新工艺,综采二队全体人员在刘憨豹的鼓励下,发扬实干精神,不断琢磨创新,把设备维护好、使用好。
“这其实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只要自己把心态摆正了,
在哪干都一样,
因为这活儿总得有人干。”
说着,钟鹏飞松了松自己的护肘
发现上面的树脂块已经磨掉
他说这个月已经换了三套
他现在每天期望的是
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
使工作面尽快完全实现智能化
那样的话
大家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记者和刘憨豹继续向煤机方向前进,终于挪到煤机跟前时,已经再次汗流浃背。通过扩音电话,记者得知煤机检修工杨玉峰去移变列车巷找煤机配件了。短暂休息片刻后,不远处一束光向记者射来,应该是杨玉峰回来了,记者连忙开始调整相机参数,准备拍照。只见杨玉峰一手抓着工具箱,一手托着溜槽上沿,匍匐着向煤机方向移动。

“我们是趴着干活,站着做人。”看到记者在拍他,杨玉峰笑着说道。记者随手提了一下他带来的工具箱,竟然没能一下子提起来。
“怎么这么重呢?”记者好奇地问道。“里面全是我的吃饭家伙什,有二十多斤重。”杨玉峰说着用手背顺势抹了一下脖子上淌下的汗珠,留下一道明显的黑印子。
“提着这个东西进来工作面太费劲了。”他边说边打开工具箱,开始检修作业。
“今天主要是看看油位,然后换一换结构件。”杨玉峰告诉记者,现在割煤,煤机司机不用跟着煤机跑了,坐在控制台或者地面就可以实现。但是前提是检修工作必须做到位,这就要求他们煤机检修工在检修设备时,必须考虑周详。

“上个月,我们创造了单班割煤16刀,圆班30刀的记录。”蹲在一旁的刘憨豹说道,虽然他们小采高工作面产量和大采高工作面没法儿比,可能有时候干两天都比不上人家割一刀煤多,但是提高了煤炭回采率,这也是为公司作贡献。刘憨豹说,他们在使用等高设备的过程中,要把设备的性能、优缺点全部摸透,不断改进提升,为后续应用这套设备的兄弟单位提供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为公司薄煤层开采提供借鉴,不断积累经验。
采访结束后,当记者从溜槽上翻身下来时,已经明显感觉到双腿在打颤,只能暂时靠在身旁的支架上。看着工作面里一个个趴着干活的矿工兄弟们,记者内心更多的是钦佩和感动,想起了时下很应景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