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酒:诗酒传千古 佳酿天自成

新浪陕西
关注1800多年前,一代枭雄曹操喝着美酒唱着歌,写下了千古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270年前,诗仙李白豪饮高歌,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诗篇。
……
从古至今,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有诗的地方就有酒,有酒的地方必有诗。在诗歌的加持下,酒就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如此才能历久弥新、千年传承。
在中国白酒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因其酿造工艺、发酵容器、气候条件等不同,逐渐形成了浓香型、酱香型、凤香型等十余种香型,来自陕西凤翔柳林镇的柳林酒便是凤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之一。
历史悠久的“秦酒”
1927年,在宝鸡出土的周公东征方鼎上,明确记载了周成王时周公旦率军东征,平息了管叔、蔡叔、霍叔的叛乱,凯旋后在岐邑周庙用“秦酒”祭祀祖先,并庆功祝捷。该方鼎铭文中出现了“秦酓”二字,据古文字学家陈梦家解释,“酓”指酒浆,“秦酓”即为酒名。

据专家考证,“秦酓”即为“秦酒”,是一种由秦人或自秦地生产出的酒浆。后来,考古人员在宝鸡境内陆续发现了何尊、商菌柱兽面纹爵、商牧正尊、单五父壶等青铜酒器,这不仅表明了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更反映了当地酒事极盛。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雍城设雍县。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加冕。古雍城便是今天的宝鸡市凤翔区,而“秦酒”正是产自凤翔柳林镇的柳林酒。
声名大噪的“酒城”
“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相传,唐高宗仪凤三年,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时,途经宝鸡凤翔柳林镇,发现路旁的蜜蜂、蝴蝶纷纷坠地,十分疑惑。他经询问得知,该地盛产美酒,一酒家从地下掘出窖藏老酒一坛,酒气随风飘溢,醉倒蜂蝶。
在凤翔,还流传着一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俗语,即“凤翔有三宝——东湖柳,柳林酒,妇人手”。

东湖又叫东坡湖,是宋代文豪苏轼担任凤翔府签判时建造,并植柳树,风景秀丽。嘉佑七年,凤翔久旱喜逢透雨,苏轼趁喜雨亭建成之机,特用柳林酒邀朋欢聚畅饮于亭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喜雨亭记》。苏轼在《上韩魏公论场务书》中写到“凤翔,京兆,此两郡者,陕西之囊橐也”,并提出“失之酒课,而偿之以税缗”的主张,促使凤翔酒业得到快速发展,也使得柳林镇成为声名大噪的“酒城”。
天时地利的柳林酒

众所周知,优质的水源、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酿酒微生物生长的土壤,这些地理环境因素就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条件。
宝鸡凤翔,扼八百里秦川之首,据千里秦岭之要。凤翔区柳林镇地处宝鸡市灵山脚下,三面环山,南瞻秦岭秀峰,北屏千山余脉,草木茂盛,全年四季分明。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而春秋短,雨热同季,降雨集中在每年7至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06.5毫米。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为柳林酒的原粮生长、酿酒取水以及酿酒微生物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水,“酒之血”。据了解,酿造柳林酒所用的水,皆来自柳林镇中一眼活泉——饮凤泉。该泉为深层地质无污染的天然矿泉水,富含钙、锶、锌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有利于曲酶糖化及酿酒微生物利用。泉水甘冽,水质总体呈弱碱性,实为可遇不可求的酿酒用水。

粮,“酒之肉”。粮食的质量直接影响白酒的口感和风味。柳林酒选取当地优质的梗高粱作为酿酒原料,其颗粒饱满,淀粉高,富含氨基酸,单宁含量适中,是酿造白酒的极佳原料。

同时,柳林酒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按不同比例搭配、参粮,给原酒酿造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物质基础。再加上柳林酒传统储酒容器——酒海的储存之后,使得柳林酒的口感更清香、醇和,让人回味无穷。
202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联合发文,正式授予宝鸡市“中国凤香型酒城•宝鸡”称号,这也预示着宝鸡作为凤香型白酒的特色产区,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柳林酒作为“秦酒”的“天然继承者”,作为凤香型白酒的领军者之一,它地处宝鸡凤翔区柳林镇——凤香型白酒原产地保护地域的核心地段,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有充分的理由和足够的地位将凤香型白酒发扬光大。

基于此,2019年,陕西柳林酒业集团投资50亿元实施提质技改及工业旅游项目。项目总占地约2250亩,年产基酒5万吨,储酒能力30万吨。未来,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额100-150亿元,增加地方税收45亿元以上,解决就业人员4000余人,为促进宝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杯柳林酒,半部白酒史。柳林酒承载着中国凤香型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新时代续写着新的传奇。如今的陕西柳林酒业集团,正在发挥凤香型白酒原产地保护地域核心地段的优势,用守正创新的匠心精神“为世界酿一杯好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