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酒”丨透过柳林酒看周秦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商讯
关注清醠之美,始于耒耜。从田间的麦穗到杯中的原浆,当酒出现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就开始蕴藏着浓郁的酒香!而宝鸡作为周秦文化的肇始之地,神农氏在此耕耘桑田,教民稼穑;周公在此制礼作乐,启迪文明,也让这片土地酒香四溢。时至今日,这里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凤香酒城”。而这杯“秦酒”也得以流传千古!
01 酒韵绵长 多姿多彩的周秦酒文化
说起“秦酒”,就不得不提起周秦时期灿烂多姿的酒文化。与现代酒文化注重社交和饮酒体验不同,周秦时期的酒文化有着极其浓郁的政治色彩!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祭祀活动通常由天子主持,以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兴业安邦。而历朝历代的祭祀活动中都少不了酒的身影,可以说酒是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物质媒介!

古代祭祀
在诗经《小雅·楚茨》中也详细描述了周王祭祀祖先的礼节仪式,丰收之后粮食充足,可酿成美酒供奉祖先,“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信,以介景福”,这也反映了周人祈求得到神灵庇佑的美好愿景。诗中的酒与先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相连,将祈求福祉的愿望通过酒更加的具象化。
除了用于祭祀礼,酒对于礼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小雅》中就描绘了周王宴请同族兄弟的欢快场景,“尔酒既旨,尔肴既嘉”,以美酒招待宾客,传达出主人的热情以及和谐融洽的宴饮氛围!

当然,周秦时期的美酒不仅仅出现在宴饮、祭祀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例如《郑风·女曰鸡鸣》中“宜言饮酒,与子偕老”,夫妻二人共饮美酒,琴瑟和鸣。《小雅》中“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佳肴,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虽无美酒佳肴,但情真意切,表现出男子思慕女子的个人情感。
周秦时代,酿酒技艺日趋成熟,粮食酿酒已经极其普遍。据《周礼》中记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六清”即指稻、黍、粱三种粮食酿酒,由此可知先秦时期人们把“黍、稻、粱”作为酿酒的原料。《礼记》中也有“秫稻必齐”的说法。

总之,从《诗经》到《周礼》《礼记》,关于酿酒技术和饮酒礼仪、酿酒原料的介绍,都充分说明了周秦时期酒文化的兴盛!而酒文化的兴盛也充分说明当时酿酒业的发达。
据了解,周秦时期相继出现了“醴( lǐ )”、“冻醪( láo )(春酒)” 、“旨酒”、“清酒”、“丽酒”等约10 种特色酒品。而周秦时代酒的大量消费、酿酒原料的丰富、手工技艺的进步也催生了“秦饮”(即今柳林酒)的产生和发展。
02 历史悠久 凤香柳林香飘古今
柳林酒,始于周秦时期,古称“秦饮”、“秦州春酒”。据相关史料记载,在周秦时期,秦酒(即今柳林酒)就已经是“国之御酒,礼之琼浆”,在众多的场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西周文王七年,姬昌驾崩,周武王姬发登基。武王登基的第一年,便亲率大军,出潼关,渡黄河,直趋太行,占领上党,沿漳河一路东进,讨伐殷商附属国耆国。灭国后班师回朝,与周公、毕公、召公等六人前往文王庙举行夜饮大典,以秦酒庆贺迈出反对商朝残暴统治的第一步。

周公贺捷
周成王时期,周公旦率军东征,处置了管叔、蔡叔、霍叔,凯旋后在岐邑(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内)周庙用秦酒祭祀祖先,并庆功祝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1927年出土的西周初年的周公东征方鼎上就有相关记载,曰:“隹周公邘征伐东夷、丰白、薄古,咸平。公归荐邘周庙。戊辰饮秦饮,公赏爯贝百朋,用乍尊彝。”其中,“秦饮”即“秦酒”,是一种由秦人或自秦地生产出的酒浆。这也是“秦饮”首次见诸于真实文字记载之中。

投河劳师
而随着酿酒业的发展,秦酒的产量和酿造技术日臻成熟!凤翔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酒类品种“白薄”。后至穆公时期,这杯柳林酒更是得以发扬光大,“穆公赐酒”“投河劳师”等典故也使得这杯凤香柳林酒充满了神秘色彩!到秦王嬴政时期,始皇帝两次下令“天下大甫”,与民同乐!可以说,秦酒见证了周秦王朝大一统,在缩短人神、君臣距离的同时也丰富了先民的饮食日常!
到了唐宋时期,闻名遐迩的秦酒便以凤翔县柳林镇的产地命名为“柳林酒”。唐吏部侍郎裴行俭作诗盛赞柳林酒,“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并将这一杯凤香美酒献于高宗,高宗喜之,定为国宴御酒。宋代大文豪苏轼更是出于对柳林酒的喜爱,凭一己之力振兴凤翔酒业,为“千年酿酒古镇”带来勃勃生机!并盛赞柳林酒“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至此,柳林酒名扬四海!

裴公诗赞
在经历千年的时光之后,从周秦走来的文化名酒柳林酒,在千年不散的浓浓酒香里闪烁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情怀,也彰显着传统文化的耀眼光芒。如今,柳林酒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酒佳酿,更是凭借着卓越的口感,在国内外大奖赛屡获佳绩!
未来,柳林酒业集团将继续秉承着“品质、品牌、生态、文化”的发展理念,继续传承凤香白酒千年技艺,以发扬凤香白酒文化为己任,为助力振兴陕酒、打造千亿白酒产业集群,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柳林”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