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琼浆名古今 柳林酒香飘千年

商讯
关注陕西柳林镇,南望巍巍秦岭,襟怀涛涛渭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中国白酒地图上的重镇,更是西北白酒产业版图的璀璨明珠。在周秦文化、青铜器文化、苏轼文化的哺育下,酿酒业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千百年来,正是柳林镇一代代的酿酒师傅,践行着极致的工匠精神,才酿造出了一壶又一壶“醇香秀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的凤香美酒。
秦陇琼浆 风雅古今
早在仰韶文明时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就已经酒香四溢。
据1958年考古工作发现,宝鸡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储酒器——小口尖底瓶。到了先秦时期,凤翔一带更是酒业兴盛,这几十年相继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酿酒器、贮酒器、饮酒器,这无疑证明在柳林镇周边,先民们早就掌握了高超的酿酒技术。

中国最早的酒器代表性物件——小口尖底瓶
2005年,在凤翔区小沙凹村(距柳林镇约8.2公里)出土的丁亥同罍(léi),就是典型的春秋时代贮酒器,器物通高30.5厘米,平底折腹,腹两侧有龙首半环耳,肩及腹上各饰蟠螭纹,展现了2600多年前秦雍之地的瑰丽酒文化。而出土于宝鸡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柉禁十三器,更是震惊中外。

俗话说:“好酒若有美器配,常人也能品千杯”。优质的贮酒器当然是为饮酒做准备,柳林镇周边出土的精美饮酒器数不胜数。1976年,在凤翔劝头村(距柳林镇19公里)出土了一件精美的西周铜觯,形似尊而小,椭圆形,最震撼的是,颈部饰有一圈云纹,足外壁又有一道弦纹,精美绝伦。用如此精雕细琢的铜觯饮酒,推杯换盏之间,尽显贵族气派。
而其实柳林酒的贵族血统底蕴悠远。上古时代,炎帝在这里遍尝百草,刀耕火种,开启了农耕文明,也为酒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到了西周初年,文武兼备的周公屡屡将秦酒作为贺捷琼浆,犒赏为王室征战四方的将士。1927年,宝鸡出土的周公东征方鼎,便赫然刻有“酓(饮)秦酓”三字,“秦酓”便是柳林酒的前身。

周公东征方鼎
其后,柳林凤香更是传奇不断:秦王大酺,穆公赐酒,张骞备礼,裴公诗赞……柳林美酒雅韵穿越周、秦、汉、唐,香飘三千载,愈发香醇迷人。
唐诗宋词里,大师佳作中,酒气氤氲,自然少不了风格独具的柳林酒。唐吏部侍郎裴行俭有名句“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毫无掩饰的抒发对柳林酒的喜爱;宋代文豪苏东坡更是咏出“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将柳林琼浆化入诗酒风流。
大器凤香 柳林耀世
历经数千载的文化底蕴沉淀,今天的柳林人依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匠心和初心谱写出华丽诗篇。
产品方面,目前陕西柳林酒业集团已经形成“柳林”、“大器”、“凤柳”、“自己人”、“凤香源”五大系列,愈发完善的产品体系,保证了高质量白酒的不断产出,并且屡获国际殊荣。

2021年11月,大器凤香酒(艺术版)荣获国际烈酒(中国)大奖赛金奖;2021年8月,柳林醉酒荣获第106届美国巴拿马万国(国际)博览会特等金奖,并于同年10月再次荣获第22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奖,这些荣誉的取得都让柳林酒蜚声国际。

高品质柳林酒的诞生,离不开产区因素的支持,因而产区优势依然是柳林酒的王牌。凤香型白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东经107°16‘36”-19’58”,北纬34°32‘14“-33’43”。而柳林酒生产基地恰恰位于凤香型白酒原产地保护地域的核心地段。

正因为位于凤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柳林酒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支撑。首先是独特的生态环境。宝鸡地处秦岭北麓,森林覆盖率极高,是高密度负氧离子聚集的“天然大氧吧”,柳林酒严选秦岭深山野生荆条,编成“会呼吸”的酒海,秘藏每一滴优质柳林酒。

同时,柳林镇常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小,降雨量充沛,日照短,湿度大,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更为白酒酿造的微生物菌群给供了绝佳环境。而高品质的高粱、大麦、豌豆也为柳林酒提供了优质原料,令古法酿造大得裨益。

水乃酒之血,好水酿好酒。优质的水源也是柳林酒显著的优势。柳林镇驰名的“玉泉”为柳林酒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优质酿酒用水。玉泉水属于重碳酸盐类钙细型、富含偏硅酸、锶等多种矿物质,另含有锂、锌、硒、碘等微量元素,不仅适宜人体长期饮用,更是可遇不可求的酿酒上品,有利于曲酶糖化及酿酒微生物利用,这也是柳林酒浑然天成的魅力所在。

众所周知,在白酒行业当中,骨干品牌和核心产区的集中化趋势已成为行业共识。同样,凤香型白酒产区的崛起与柳林酒的不断壮大相得益彰。未来,随着“宝鸡凤香酒城”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兼具凤香原产地、生态原产地优势的柳林酒业集团,也将愈发坚定信念,敬畏历史,拥抱文化,传承经典,并广泛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全面拓展凤香型白酒的影响力,为陕酒振兴、凤香腾飞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