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各地

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公示——敬业奉献类

陕西传媒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巍峨险峻的秦岭深处,周红亮承担着宝鸡地区19条35千伏至110千伏输电线路的日常巡视和维护工作。在他的守护下,我国最早的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从未出现过断电停运现象。多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徒步穿越悬崖峭壁、荆棘丛生的秦岭山巡视线路,这样的路他一走就是20年。

初到秦岭深处巡线。因为不熟悉道路,他走到中途迷失了方向,正常情况下只要2小时的路程,他用了8小时才绕出来。如今,他早已变身为大山中的活地图,无论你问起哪个铁塔,他都能立即说出该铁塔周边的特征。

2013年,陕西地区胡蜂蜇人事件频繁,死亡人数40人。他自发地在巡线途中向老百姓宣传防范胡蜂的知识,在维护电力设施的同时,还是山区老乡的“义务送货员”和 “义务信使”,带些米面油、衣物接济他们。

2013年,以周红亮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在输电运检室成立,短短1年时间工作室研制的4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5项创新成果获得陕西省电力行协表彰。

央视三次对他保电先进事迹的深入报道,树立了电力企业良好形象,同时也增强了周红亮干好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他身上,闪光的并不止是那些荣誉,更是他身上众多的优秀品质。一项项工作业绩诠释了一份不平凡的意义,以一颗赤诚的心塑造着一名新时期电力工人的动人形象。

肖卫,男,195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渭南市临渭区杜桥办盈田村人,现任渭南市临渭区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临渭区第十四届政协委员。1982年毕业于陕西省渭南中医学校,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30多年。

凭借睿智的头脑,创新的精神,肖卫将一个仅有3间瓦房的村卫生所打造成占地5.12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总投资1300万元、拥有近百名职工、病床80余张的现代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服务面积7.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6万人,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万余份,科学跟踪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1600余人,摸底管理孕产妇800余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心的公卫事业在全区名列前茅;他准确的定位,先进的理念,大力发展中医康复事业,帮助数千人恢复了健康,回归了社会。

从医30多年来,肖卫亲自带领他的医师团队走基层、进社区、入家庭为居民服务;常年奔忙在基层防疫第一线,

向乡亲们宣传医学科普知识,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免费发放宣传资料;肖卫热心公益,无私奉献,他在深冬雪夜护送急症患者去医院,挽救了患者珍贵的生命;无私帮助素不相识的贫困患者,免除她的医药费,解决她的生活保障;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同村患病老人,让她乐享晚年;热心资助重病小伙,使他重拾生活的信心;积极捐资助学,为村上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他每年坚持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环卫工人、社会福利院儿童进行免费体检,这些举措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所在中心先后荣获“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服务楷模”、“优秀政协委员”、“全国最具领导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渭南标杆人物”等多项光荣称号。

王庭虎,男,1969.12出生,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区工长。他从1988年参加工作开始,接过筑路烈士未尽的事业,扎根山区,服务山区,甘当一名“巴山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每天背着10多斤重的工具包,徒步往返辖区巡查线路。用脚数清44160根枕木有无偏差,查清441600颗道钉有无松动。27年来,他用双腿走过了12万公里,走完成了5个“长征”,带领工友延续了巴山工务车间37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好成绩。

他探索先进养护技术,摸索出“庭虎整治道岔法、线路病害第三方查看方法”等多项技术在全局得到推广。受自动啤酒生产线启发,率先提出“工厂化”单元修的新型养护模式,在全国铁路推广应用,创出了一条科技养路的道路。

他硬是从家里的生活费和妻子治疗尿毒症的医药费中挤出有限的钱物,为当地的乡亲们做些实事。倡议成立了“学雷锋爱心小站”,为巴山乡修路架桥、为孩子们捐款助学。如今,10多名巴山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作为铁路人的一员,王庭虎将自己深深扎根在秦巴山区的铁道线上,以养路人想着坐车人的职业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钢轨上传递着道德的温度。

宁启水,男,生于1965年5月,中共党员,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南宽坪供电所农电工。

1999年7月被聘为农电工,承担着4个条件最为艰苦且不通公路的山村的抄表、收费和线路维护等工作。管护区内486个用户全部散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峡谷之间。最远的万佛山村,去一趟来回距离近百公里。4个山村,仅抄表收费一项工作,每月步行的路程在380公里以上,加上线路维护、故障抢修等,宁启水15年走过的路程,多达8万公里,足足可绕地球2圈。家中的事情他基本顾不上,全部靠妻子操持家务和照顾年迈的老人。

每次上山,一个背篓从来没离开过宁启水的肩膀。背篓里面除了电工器具以外,就是为山上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免费捎带的油盐酱醋、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农忙时节,背篓里还会多出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多年来,宁启水给群众背送的物资累计重量达5吨以上,用坏8个背篓,穿坏的草鞋多达120余双。

2013年1月,被商洛市授予2012年度“十大新闻人物”;2013年2月,被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授予“客户满意服务标兵”;2013年12月,当选商洛市第三届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2014年 4月29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6月荣登陕西好人榜;2014年12月荣获商洛市201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2015年2月荣获陕西省201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

马定忠,男,1963年4月出生,留坝县闸口石完全小学教师。

他扎根山区任教34年,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书育人,爱生如子,把青春、热血洒向教育。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走遍了闸口石学区的所有村小,无人愿意去的地方他便主动请求去那儿任教。山里的孩子很小就要住校,他既是老师又是“爸爸”,给孩子们打饭、洗衣、陪孩子们做游戏,发现大的孩子们有心事就及时加以沟通、引导,让他们打开心结,甩掉包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外,成立绘画小组、阅读小组等课外小组,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快乐地学习。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等各项记录齐全详实。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学生的手工制作、表扬与警示、学生的作业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透视出他的心血和汗水。在右腿残疾以及家里遇到困难后,他时常用一句“庄稼误了误一季,孩子误了误一生”的话勉励自己,从未影响教学工作,反而勇挑重担,主动承担教学等工作,并出色完成各顶任务。

正因为这份坚守与执著,马定忠入选为“2012年感动陕西教育人物”,2013年1月还获得了“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称号,2014年3月获得留坝县委政府授予的“最美留坝人”称号,2014年11月入选“陕西好人”。

李文强,男,1967.04出生,中共党员,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乡医,2014年7月入选为陕西好人。他身高不足1.5米,患有大骨节病,腿脚不好,走路要靠拐杖,但是为了病人及时得到治疗,他坚持骑着改装的摩托车,穿梭在村里为群众上门服务,看病随叫随到,不分白昼与刮风下雨,从未耽误过一个病人。年诊治患者1200余人,其中30%是上门诊治,他从未收过一次出诊费,经常会把药费零头免掉,被群众们亲切的称为“光明村健康守护人”,

2012年一天雨夜,光明村二组村民谢继年突发冠心病,接到求救电话,已经睡觉的村医李文强穿好衣服,背上药箱,骑着改装的摩托车就向村民家驶去。然而,由于天黑路滑,摩托车翻车了,李文强被甩到进路边的水渠,他知道谢继年的病耽误不得,便起身强忍剧痛继续往村民家赶,看完病回到家后才包扎了自己伤口,第二天又去给村民看病了。他从医19年来,共接诊病人十余万人次,免费出诊一万多人次,为村民减免出诊费数万元。他把一腔仁爱洒在了养育自己的家乡,印在了乡亲们的心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人民网》、《搜狐网》、《西安晚报》、《铜川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13年11月荣获陕西省505医德奖,2014年1月荣获陕西省优秀乡村医生。

李红梅,女,51岁,现任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政协延安市第四届委员。

1986年,李红梅大学毕业从事妇产科工作。28年来,她以“医者仁心”的态度扎根老区,情系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主义、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为老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奉献着青春和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一次次迎接新生命降临的过程中,赢得了老百姓良好的口碑。先后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老促会“筑梦老区,出彩女性”称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巾帼建功岗位标兵、延安市三八红旗手,延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中国妇女报》于2013年12月4日头版对她的先进事迹以《无愧生命的托付—记延安女医生李红梅》进行了报道,并刊发了2篇评论员文章。2013年12月5日,全国妇联办公厅以《接生万余婴儿,树起一座丰碑—记扎根陕北27年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主任李红梅博士》为题,用《女报内参》的形式向中、省主要领导呈送了李红梅的事迹。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做了批示,陕西省妇联、省卫计委和延安市委分别作出对李红梅同志的表彰及学习决定。

薛莹,女,39岁,中共党员,西飞公司国航总厂波音737-700垂尾前缘组件的装配铆工。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20年来,她在这个岗位上不断地积累着专业技术知识,磨砺着人生品质,逐步成熟起来。

2002年4月,波音垂尾前缘工装需四周时间返修,波音代表认为西飞无论如何赶不上主进度计划了,已通知总部准备罚款。但在薛莹的带领下,团队拼搏大干,比主进度计划提前了两天完成。10月15日,波音公司来信称赞说:“您和您的团队成员超越了我们的期望,证明了这个团队的承诺和对我们波音项目的贡献。”全班职工被波音公司授予“用户满意员工”证书。2004年,波音代表提出技术攻关的艰难任务,薛莹带领组员翻阅图纸、改进技术,经过40多个昼夜30多架份的试制,终于赢得成功。2005年3月,波音驻厂代表史蒂夫一行7人来到薛莹家做客,赠送薛莹一架波音737-700飞机模型,感谢她在工作中的突出贡献。2005年,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西飞,夸赞“这个班不简单!”2007年12月3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西飞公司时幽默地对薛莹说:“你是世界劳模嘛!”

薛莹先后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高尚来自奉献。三尺讲台,三寸粉笔,诠释着她无悔的人生;热爱孩子,奉献教育是她不变的誓言;品德为先、德才兼备是她坚守的教育理念;兢兢业业,敬业奉献是她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她就是靖边九小校长高琳。

在靖边,提起高琳大家都会心生敬佩,她虽是一个女流之辈,但巾帼不让须眉,她是靖边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在教学业务上她是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在管理学校上她是省科研兴校明星校长、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人们总说,她在哪个学校,哪个学校就是家长放心的学校。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教师是高琳从小的梦想,她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好老师,为孩子们的一生奠基。正是这种最朴素的想法,让高琳深深地爱上教师这个职业,正是这份执着的热爱,她在教师岗位上整整坚守27年而无怨无悔。27年里,她从一个山沟沟里不被认可的农村老师成为家长和孩子们最喜爱的明星校长,她带的班是全届成绩最好的班,她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巾帼建功标兵、特级教师、陕西省教科研明星校长、榆林市道德模范。她用爱心和责任托起初升的太阳,她用聪明才智培育祖国的花朵,她用认真与奉献诠释着教育的使命……

陈绍洋,男,1963年4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1990年6月入党,浙江绍兴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绍洋同志医术高超,以热火般的情怀投身事业。他30多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学习工作10多个小时,孜孜以求、好学上进,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全国知名的麻醉医学专家,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7项重大奖项,完成各种手术麻醉7万余例,没有出现一例明显并发症、无一例医疗纠纷,创造全国麻醉界纪录。长期从事重症病人和器官移植术麻醉及救治,在危重病人麻醉和围术期救治等领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先后承担世界第二例中国首例换脸术、世界首例异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全国首例心肝肾同期联合移植等30多项重大手术麻醉任务,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陈绍洋同志牢记使命职责,身先士卒冲锋在卫勤演习演练、服务基层官兵、医疗帮扶帮带第一线,得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陈绍洋同志医德高尚,以亲情般的温暖对待患者。他生前常说:“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是救命的、麻醉医生是保命的。1%的失误,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地对待患者,是麻醉医生最根本的职业要求。”他不仅这样说,更是这么做的,他始终把对患者的爱体现在一点一滴中,贯穿于一言一行里。怕患者受凉,他总会在术中为患者轻轻地盖上电温毯,哪怕是小小的细节,却温暖着病痛的心;怕患者疼痛,见到做普通胃镜患者时,他总是主动上前,带着他们一起做深呼吸以减轻痛苦;怕患者分心,推不掉的红包,他总会悄悄地打到治疗费中,被广大患者称赞为“信得过的好医生”。陈绍洋同志曾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称号。2012年4月因患肝癌晚期,实施肝移植手术,2013年1月肿瘤转移,实施股骨头置换手术,2013年8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