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各地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韩城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发展

三秦都市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韩城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发展,从农业小县到工业大市,从一个“又黄又黑又呛”的重工业城市到满眼绿色、产业兴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黄河湿地、国家文史公园如诗如画,香山、猴山等20多处自然景点风景秀丽,城区南湖公园、运动公园等10多个休闲场所星罗棋布,韩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8%,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怡人景象。

9月24日,省委宣传部与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以“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主题介绍韩城改革发展历程。

产业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如今的韩城,全力推动“产业振兴计划”,着力构建北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部军民融合示范区的产业格局。工业形成煤、钢、电、焦、化五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钢后、焦后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龙钢集团、韩城矿业等国有企业稳步发展,黄河矿业、红马科技等非公企业撑起“半壁江山”, 2018年工业产值达到751.6亿元。

旅游形成司马迁祠、党家村、明清古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四个4A景区”,成功举办国际灯光艺术节、民祭司马迁、中国韩城花椒大会等节会活动,全面打响“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文化旅游品牌,2018年旅游综合收入接近66亿元。

农业形成椒、果、菜、畜、渔五大主导产业,研发了神农葡萄、为康花椒等一批农旅融合新产品,其中韩城“大红袍花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213亿元,产量占全国1/6,2018年椒农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环境 生态与发展美美与共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介绍,2016年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验全省推广,2017年荣获全国卫生城市,2018年成功跻身国家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市行列。坚持全部淘汰小焦化、小轧钢等落后生产线,对规上企业实施脱硫脱硝、超低排放等技改工程,加快清洁能源利用步伐。坚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聚焦月季之都、樱花之城、西部竹海等绿化产品,相继建成最美沿黄观光路,打造全国美丽宜居(生态)示范村2个,省级生态镇村4个,推动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生态与发展美美与共,基本实现“由黑到绿、由灰到蓝、由黄到清”的转变。

民生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强烈

“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褚锦锋介绍,7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9年的870元提高到2018年的33019元,增长了3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245元提高到2018年的12185元,增长了50倍。

褚锦锋说,坚持每年解决一批民生期盼,相继建成西安交大基础教育园区、新市人民医院、社会福利园区等一批民生工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品牌教育、品质医疗、品位生活。进入新世纪,韩城市以“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教育中心、打造基础教育高地”为目标,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与西安交大合作共建韩城学校,去年秋季开学一次性投用了11所学校。

截至2018年底,韩城市共建成农村幸福院159所,基本实现中心村全覆盖。30万名城乡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13连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社会救助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同时,持续抓好就业增收和精准扶贫工作,群众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截至2018年底贫困村全部摘帽,被评为全国精准脱贫示范城市。

发展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全方位对外开放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褚锦锋介绍,韩城市以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突破口,构筑新高地,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活力。加快建设黄河金三角枢纽。构建“大交通、大枢纽、大运输、大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区域“一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沿黄公路、太史大街西延桥、327国道韩城段建成。禹门口黄河大桥即将贯通,韩合机场通用转支线工作积极推进,西韩城际铁路韩城南站东站、韩城至黄龙高速公路项目纳入省级路网规划。

褚锦锋说,以外贸品牌孵化工程为着力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扩大韩城产品出口规模,打造“域外韩城”“海外韩城”。太史红苹果、钢构、陶瓷等出口国外。

“争当全省流动经济示范市。激活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坚持‘柔性引才’与‘刚性引进’相结合,紧扣产业集群和企业需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先后招引各类人才1792名。”褚锦锋表示,用好展会这个最大平台,办好国际灯光艺术节、民祭司马迁、中国韩城花椒大会,以节会宣传产品,带动产业,聚集人气,创造合作机遇。

本报记者 王嘉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