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夏收面积已过半 百万台农机具全程投入三夏作业

新浪陕西
关注来源:陕视新闻
眼下正值我省“三夏”大忙的关键时期,针对今年全省小麦成熟期较为集中,东西部地区几乎同步收获的实际情况,各地大力推进机收、机播、机运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步推进夏粮收割和秋粮播种。据农业部门最新统计,截止到6月6日,全省夏收面积已经过半。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朋友科学播种,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
陕西百万台农机具全程投入“三夏”作业

风吹麦浪,三夏收获忙,在渭南市临渭区的一块麦田里,三台联合收割机正忙着抢收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深松整地机紧随其后,腾茬整地,确保夏玉米及时播种。“白天也干,晚上也干,群众的麦子都成熟了,争取给群众把麦子早点收到家里。这两天我们一天收的好机手要挣六七千块钱,一天能割100多亩地。”有20多年麦收经验的农机手李新明告诉记者,最近这几天,人歇机不停,轮班战“三夏”。
据了解,尽管全省1400多万亩小麦成熟期较为集中, 但农机数量比较充裕,目前,全省2.9万多台联合收割机每天收割100多万亩小麦。各级农机部门正根据麦熟情况,及时发布作业信息,科学调度农机具,力争做到 “麦熟有机收,机到有活干”,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播种一块。
全省夏收已经过半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吴金亮说,截至6月6日,收获进度已经接近一半,预计关中灌区在12日左右大面积收获基本就结束了。农业专家提醒,6月15日之前,都是我省夏玉米的高产播期。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指导群众增加玉米播种密度,确保秋粮产量。

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赵建兴建议,首先选择的品种要是早中熟耐密的一些品种,否则密度上去了,倒伏、病虫害这些问题就都出来了;第二个施肥方式要变,要增加密度把缓释肥用上,缓慢地释放肥效,一个是节省几次施肥的劳动力成本,再一个肥效也能跟得上。

吴金亮表示,今年要全力把玉米播种密度要增加上去,关中灌区夏玉米苗数要达到每亩4500-5000株,比过去要增加500株,各地在夏玉米播种期做到应播尽播,尽量扩大夏播面积。目前,全省100多万台(套)农机具投入到了“三夏”作业中,以确保1400多万亩小麦适时收获,800多万亩夏玉米及时播种。
此外,在我省咸阳市和渭南市,小麦收割新平台和新的生产经营模式让今年小麦产量丰收、夏收更省时省力。
咸阳农机网约平台助力“三夏”收割
在咸阳武功县贞元镇代家社区,大片金黄的小麦已经成熟。随着收割机驶过,金色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村民王保地告诉记者,自家的五亩小麦今年能这么早收割,多亏了前段时间安装的咸阳农机网络平台。“我通过手机联系了这个收割机,他给我割的地又细麦茬又低,很满意!”

咸阳农机网约平台今年是首次投入使用,不管是机手还是农户,只要下载APP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发布作业地址、面积、收获时间、农机具数量、联系方式等信息,双方就能在“云”端牵手,机手第一时间到达认领地块进行作业。咸阳武功县贞元镇伊家村农机手伊建虎告诉记者,今年安装了农机网约平台后,提前就把收割的活儿找好了,省时省力也方便。

除了网约平台助力,“三夏”期间机手还会持续收到手机短信发布的天气预报、收获进度、安全作业等信息,确保机械合理流动,抓紧抢收抢种。此外,咸阳还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军、烈、孤、困、寡和外出打工困难群众提供农机作业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渭南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提高粮食产量
在渭南富平县流曲镇的满绪家庭农场,这里800多亩小麦即将收割。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让整个农场不仅在管理上更加方便,也为新技术应用、新品种示范试验提供了条件,今年这里的小麦最高亩产能达到近1200斤。王满绪告诉记者:“农民在外面打工挣钱,咱给他们付承包费也挣钱,这样农民增收了,对我来说,一亩地多收入100到200元,我这儿有800多亩地,我就可以收入8万元到16万元之间。”

除了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渭南临渭区官道镇、官邸镇等镇村将土地托管给专业化粮食种植托管公司,从播种、施肥、病虫防控,再到药剂选择和机械耕作,每一个环节都按照高标准要求精耕细作,这里1万6千多亩托管田的小麦通过测产,比未托管的小麦亩产多出了300多斤。渭南临渭区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武蓉介绍,今年夏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农技中心也会继续的推广托管服务,通过优化服务,更新技术,不断助力全区的粮食增产和丰收。
记者:杜晓文
咸阳台 李小朋 王睿
渭南台 党园锋 李姝含 白娇 富平台 张小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