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青铜水禽制作工艺源于两河文明
摘要: 本报讯(记者赵争耀实习生李文博)8月21日,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信息,经过5年多的工艺对比研究,考古人员发现,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青铜鹤、鹅、雁等40多件珍贵青铜水禽,它的制作工艺来源于今天伊拉克一带的两河流域文明。本报讯(记者赵争耀实习生李文博)8月21日,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信息,经过5年多的工艺对比研究,考古人员发现,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青铜鹤、鹅、雁等40多件珍贵青铜水禽,它的制作工艺来源于今天伊拉克一带的两河流域文明。
省考古研究院文保修复室副主任邵安定说,通过对这批青铜水禽研究,发现了一些在东方少见而在地中海区域广泛使用的青铜器分铸工艺、芯撑设置工艺、铜片镶嵌补缀工艺和底部方孔等,尤其是铜片镶嵌补缀工艺,在中国先秦青铜器上是很少见的。这些技术在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的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中海地区的青铜雕像上广泛存在,就现有的资料,专家们推测秦陵青铜水禽在制作工艺上可能受到地中海地区青铜铸造工艺的影响。
文物专家对青铜器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这批青铜水禽主要由铜和锡构成,锡的比例在10%左右,这和地中海地区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大型青铜雕像的成分如出一辙,而与我国青铜器一般采用铜、锡和铅合金铸造的方法完全不同,这说明,青铜水禽基本上是借鉴了地中海地区的方法铸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