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社会

汉中玉石矿在陕发现已四年 将打造成文化陕西名片

陕西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秦巴深处多奇石,米仓山中有美玉。作为玉石界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汉中玉的开发备受瞩目。如今,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汉中玉融入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打造成文化陕西一张亮丽名片的机遇道路正在铺开。

原标题:汉中玉发现记

秦巴深处多奇石,米仓山中有美玉。作为玉石界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汉中玉的开发备受瞩目。如今,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汉中玉融入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打造成文化陕西一张亮丽名片的机遇道路正在铺开。

本报记者 刘曌琼 实习生 孙梦童

三秦大地是一片被厚爱的热土,千百年岁月流转,历史赋予了这里厚重的文化积淀;时间淬炼出令人惊叹的美玉。2012年,陕西省地矿总公司在汉中市南郑县境内的米仓山腹地发现了汉中玉石矿,由此,这一处隐于深山之中的宝藏得以与世人见面。

玉石界升起的一颗新星

米仓山,地处川陕边境,距离汉中市约100公里,是秦巴山脉中的一段,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米仓古道正由此经过。夏季的米仓山植被茂密,绿水粼粼,美景如画。驱车穿行于连绵不断的青山之中,探寻汉中玉的矿山,崎岖的道路也平添几分兴致。

一方水土养一方玉。在汉中玉矿区,一块块巨大的汉中玉原石堆放在道路两边,颜色丰富,让人赞叹。据介绍,“汉中玉”是继和田玉、岫玉、蓝田玉、独山玉之后又一难得的玉石种类。无疑,汉中玉正在成为玉石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汉中玉矿区的主要玉石有蛇纹石玉、辉石玉、闪石玉等3大类,颜色丰富,色泽古朴,分黄、棕黄(金香玉)、黄绿、青白等。玉石颗粒细腻、质地温润,可雕性强,玉块度较大,带有自然香味,古今传神的“金香玉”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事实上,关于“金香玉”的报道和故事有很多。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收到一块重442克的“香石头”,经鉴定出自汉中市南郑县米仓山系,属蛇纹石玉,因其具有巧克力香味,被大会组委会授予“金香玉”之美称,现珍藏于中国地质博物馆。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见到此玉后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了“金香玉”三个大字。另外,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曾在其小说《怀念狼》中撰写了一段有趣的金香玉故事。

自2012年发现玉石资源至今,在短短四年多时间里,“汉中玉”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蜕变过程。从最初的探明玉矿到开采加工,再到如今推出较为成熟的产品,汉中玉以其新颖、独特、珍贵的玉石品质而悄然问世。

陕西地矿汉源玉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更好的开发汉中玉,我们先后去了北京工美集团、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等全国有影响力的相关企业和市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汉中玉的市场定位:以玉石工艺品、玉石首饰为主打产品。今年初,陕西地矿汉源玉业有限公司搬迁,汉中玉玉石展厅开业,对包括玉挂坠、手镯等各类首饰和玉雕摆件等产品进行展示与销售。”

今年6月21日,胡和平省长在庄长兴副省长的陪同下,视察了陕西地矿汉源玉业公司汉中玉玉石展厅。胡和平省长强调,资源是有限的,一定要做好汉中玉的保护性开发工作,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在企业的提质增效上下工夫。

“通过前期勘查,这里玉石大理石资源、玉石资源极其丰富。汉中玉储量大,前景广阔,市场形势看好,潜在价值大,具备打造知名品牌的先决条件。在资源开采方面,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矿山,对汉中玉进行保护性开发。依法依规实施对资源的保护,实现对资源和生态的保护。”陕西地矿汉源玉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陕西文化的又一张名片

一方美玉,可酬心。中国人相信玉是有生命的,是石之精华,汇聚天地之灵气。于是,人们将美好的事物比作玉,把美好的品德赋予玉。

单单一个“玉”字,就足以延伸为一种文化,玉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不仅深深影响着古代国人的思想观念,同时还传递着我泱泱华夏民族的精神气节。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

一方玉石镌春秋。在历史长河的缓慢流衍中,玉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现如今,玉已是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兼具的国之瑰宝。从帝王宫瓴中走入寻常百姓家,从高尚民族气节里延伸至德才兼备的希冀中。

玉是文化之石。玉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华夏民族文化摇篮的陕西,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周秦汉唐,陕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集天地精华的汉中美玉自然而然融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以说,汉中玉给古韵陕西平添了一抹新的色彩,而陕西千年的历史积淀也赋予了汉中玉独特文化底蕴。

玉是匠心之石。古语有云:“玉入其国则为国之重器,玉入其家则为传世之宝”。汉中玉美,各色形胜。浅绿浓黄,润白墨青,赫淡五色,旷古钟灵,色鲜纹清。一块块汉中玉原石在工匠手中打磨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并被命名为“松鹤延年”、“五福临门”、“龙腾盛世”……

玉是友谊之石。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丝绸之路”的前身是一条“玉石之路”。玉石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一带一路”,方兴未艾。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陕西省需要“走出去”,陕西文化也需要“走出去”。那么,作为中西方交流和陕西文化的一个物质载体,汉中玉的问世,更增添了陕西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令人欣慰的是,陕西丰厚的历史文化找到了可与之契合美玉,雕琢成器的汉中玉亦展现了陕西文化多彩的魅力。陕西之美,玉石可鉴。汉中玉这张名片,既会随着历史长河的流衍,愈加弥足珍贵,还会随着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愈加深入人心。

多元化发展的一次探索

其实,在汉中玉的开发之初,陕西省地矿总公司就有意将其定位“玉文化产业”,着重推进。陕西省地矿总公司将传统的地质勘探、矿产开发等业务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把“汉中玉”作为陕西省地矿总公司转型升级的一个抓手、多元化发展的一次创新探索。

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地区、各行业都在探索发展的新动力、寻找突破的新路径。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同样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名片。因而,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陕西省地矿总公司基于对当前矿业和玉石市场进行充分分析论证,并结合汉中玉的储量、品质,确立了发展汉中玉石产业的战略。一方面,“汉中玉”的开发,将对带动汉中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产生积极影响,真正实现让资源造福一方百姓。另一方面,深度挖掘汉中玉的资源禀赋,生产高附加值、内涵丰富的产品,让汉中玉既成为一张代表陕西文化的名片又成为一张企业改革发展的名片。

现如今,陕西地矿汉源玉业有限公司着眼于“汉中玉”资源的勘查、开发和保护一体化建设,致力于构建玉石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产业格局。陕西地矿汉源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淑萍介绍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打造立足汉中、面向全国的宝玉石生产贸易集散地,使汉中玉成为地矿总公司的产业支柱、汉中市的品牌、陕西省的名片,实现企业增效、地方增收、群众致富的多赢目标,为建设“三个陕西”、打造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地矿总公司计划投入资金68亿元,对汉中黄玉矿进行整体勘查开发。初步论证,项目建成运营后,预期可实现年收入50亿元,上缴税费3.5亿元。

陕西省地矿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廷周表示:“推进汉中玉文化产业开发项目,是总公司一项战略性工作。要按照胡和平省长指示精神和庄长兴副省长提出的四点要求,高起点运行:进一步加大资源勘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快市场培育的力度;进一步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玉产品;大框架构建,高起点运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