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统筹城乡

“我的扶贫故事”政策宣讲:改革促振兴 董岭更美丽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编者按:为进一步促进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凝聚党员干部群众敢于担当、攻坚克难、艰苦创业、追赶超越的“精气神”,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组建了“我的扶贫故事”——脱贫攻坚扶贫扶志扶智宣讲团,深入各涉贫区县、开发区开展宣讲。市统筹办推选王丹同志积极参与宣讲活动,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宣讲乡村振兴、农村改革典型经验和成效,受到广泛好评。“西安统筹城乡”特发布宣讲稿,以飨读者。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吹响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冲锋号。西安也提出“五个美丽”,绘制出了乡村振兴的西安蓝图。如今的西安农村,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通过改革发生巨变的美丽村庄。

蓝田县董岭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还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1996年,已经跳出“农门”的李田利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毅然从国企买断工龄回到董岭,挑起了村委会主任的担子。他带领乡亲们栽果树,种药材,养生猪,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终于找到了核桃种植的路子,通过种核桃呀让董岭成为全省第一个无粮村。但是分散的小农户经营难以抵御市场波动的冲击,从2013年起,种了7年的核桃开始步入亏损,全村90%以上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董岭仍然是个既“穷”又“空”的小山村。

董岭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李田利苦苦思索着。2013年,与董岭村一路之隔的白鹿原影视城开工建设,这让李田利看到了村子发展的新希望。董岭村有山有水,地处环山路边,为什么不能利用地理区位优势走休闲农业的路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他跑到西安,请专家编制了《董岭村农业文化主题公园旅游发展规划》,但是因为需要整合全村的土地来统一经营管理,而农户的思想工作做不通,看起来充满希望的规划也只能被暂且搁置。

如何盘活土地资源,让死的资源变成活的资产?李田利急的满嘴起泡。他多次向专家讨教, 去外省取经,最终在省农工办、市统筹办的指导鼓励下,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双保障型土地股权制改造的“三变”改革方案, 让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把土地经营权收归村集体,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及农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吸引社会资本合作搞开发。集体占股51%、村民占股49%,村民按照所占股份享受分红。

当时国家还没有成熟完善的相关政策,推行改革,李田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反复告诉自己,“只要方向对,只要步子稳,只要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我就要大胆的去干、去尝试! ”可是集约土地,谈何容易?最先遇到的阻力,居然来自村干部和家人!最先跟着李田利种核桃的村干部们都承包了大量土地,为了保障全体村民的利益,所有人都要交出自己的承包地,重新分配后公平入股集体经济。这就相当于革自己的命!村干部们一肚子委屈:“当初开始种核桃,多少人等着看你的笑话,是我们搭上身家性命,用自己的好地换来荒地跟着你干,现在好了,土地值钱了,大家眼红了,就要来瓜分,这算啥?真叫人寒心!”李田利耐心细致的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地是祖先留下来的,产权是集体的,理应大家共享。人活着不能只为了钱,给后代留下好家风,比留下钱财更重要!况且做大了蛋糕,每个人都可以利益共享,咱们呀不见得会吃亏!”他说服家人,带头交回了自己承包的土地,只获得了很少的赔偿。其他村干部也慢慢转变观念,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交归集体。从2015年11月开始,“三委会”上百次向村民宣讲政策,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经过六十余次会议,到年底,终于获得了全村172户的一致支持。

2016年3月,董岭村开始“三资”清查,同时被市统筹办定为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首批试点村,正式拉开了 “三变”改革的帷幕。2016年下半年,董岭村成立了西安盛康创农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村民人人是股东。公司既发展白鹿原影视城的下游产业,建停车场,搞服务业,也发展核桃种植。一到节假日,农家乐里人员爆满,停车场里满满当当,真正的“山上绿色果园,山下旅游休闲”。 2017年7月,董岭村与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白鹿原影视艺术小镇项目,目前共吸引社会资本约240亿。今年呀公司还投资了300多万发展民宿,房子还没有完全建好,已经有不少社会资本来谈合作了。董岭村全面步入文化旅游和“民宿经济”的新时代!

现在,董岭村民已经多次收到公司的分红。腰包鼓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回乡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儿也提起来了!老人们跳舞种花,年轻人们创业养家。他们有的将自家闲置的老宅转给村集体发展民宿,有的办农家乐,有的开便利店,还有的在影视城里务工……日子呀过得是红红火火!村民董强一个劲儿地感叹:“现在,大家放心把土地交给集体经济,不但摇身变成股东,年终拿分红,还能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放开手脚发展第三产业。改革政策好呀!”为了让大家一起奔小康,董岭村专门为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残障村民设立了公益岗位,让他们每个月也能有上千元的收入。2017年,董岭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00元,比全县、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都要高出好几千元呢。

董岭,只是西安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西安,还有大批的村庄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达到“五美”建设的标准。蓝田的簸箕掌村、高陵的周家村、阎良的付马村、周至的竹峪村、鄠邑的胡家庄等等等等,都是有着美丽经济、美丽人家、美丽乡风、美丽党建的美丽乡村。有党的政策的不断引领,有“三农”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有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求变、改革创新的精神,我相信,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庄可以脱贫致富,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将会涌现出来,共同奏响新时代西安乡村振兴的最强音!(来源:西安统筹城乡 宣讲稿撰稿人:王丹)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