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西安

全国首位80后卫视总监 带领陕西卫视打响绝地反击

陕西网络电视台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互联网思维已成各行各业言必称、行必依的准则。在陕西卫视总监郑毅看来,相对于“互联网思维”,电视人更应建立的是“互联网心态”——一种“平等”“年轻”“专业”“透明”的心态。

互联网思维已成各行各业言必称、行必依的准则。在陕西卫视总监郑毅看来,相对于“互联网思维”,电视人更应建立的是“互联网心态”——一种“平等”“年轻”“专业”“透明”的心态。

“平等,是观众‘你若端着,我就无感’的情感诉求,是电视人‘诚诚恳恳好好说话’的节目语态……”郑毅用这样的话,开启了此次“广电独家”的访问。

2015年初夏,陕西卫视迎来了这位全国首位80后少帅总监。2006年,通过全国主持人大赛,郑毅进入央视三套担任节目主持人,先后主持过《综艺快报》、《正大综艺》、《神州大舞台》等节目,以及央视春节歌舞晚会、“心连心”艺术团等大型活动。

三年后,郑毅选择离开央视继续深造。四年文学博士学习后,郑毅赶上陕西卫视新一轮改革,进入卫视后,从北京基地负责人一路竞聘副总监,到今天的卫视总监。

“有人羡慕我年纪轻轻就坐上了这把交椅,却不知道这把椅子上披着荆棘。而我,如坐针毡。”在郑毅看来,一线卫视狂热的吸金烧钱,互联网视频对年轻受众的虎视眈眈,这种“夹击”之下,外部现存的机会并未留给陕西卫视太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因而,这一次重新出发,对陕西卫视可以说是破釜沉舟的绝地反击,背后支撑的是决心、信心、齐心。据郑毅介绍,今年开始陕西卫视将在频道形象、内容等各个方面做全新改变。

“我们的定位是‘人文天下’,我时常思考‘人文是什么’。我特别敬佩的老大哥白岩松曾经说过一个观点,老百姓家里,放电视机的位置过去是放神位的,如今装修也一般是先定下电视机放在哪里,再决定沙发、茶几的布局。所以我想,真正的人文,不仅仅是传递文化正能量,更应该让一家人从分别面对各自的手机、电脑等小屏幕,回归到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共享天伦。她应该带有一种合家欢式的凝聚力。”郑毅说。

回归内容,树立互联网心态。

中国卫视新一轮的竞争发轫于2005年的《超级女声》,其带来的收视奇迹,在启迪了电视人“原来节目还可以这么做”的同时,也为湖南卫视整个平台的发展带来了丰富资源。陕西卫视与湖南卫视同在1997年上星。发展到今天,湖南卫视以龙头地位、青春形象深入人心,而陕西卫视却渐渐没了存在感。

陕西卫视的发展历史堪称是中国卫视发展的缩影。先后经历了以节目为中心、对外合作为中心、产业为中心的三条发展路径,但都没有走通。“这三条路其实都有其合理性,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发展的先后次序与权重配比需要厘清”郑毅说。在卫视竞争惨烈的当下,陕西卫视开始反思,最后得出来结论——回归内容本身。

而这一切一定要有一个恢复元气的过程,不拼大制作,不拼概念,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用郑毅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在拼所谓的‘现象级节目’,但我们当下的决策不是拿出一个亿去砸一个节目出来。不是没这个决心,而是对目前的陕西卫视毫无意义。我们需要全面的改变。”

“平等很重要。再也不能那样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取悦观众了”,郑毅感慨道,“现在的观众都很聪明,如果你不是真诚地去内化自己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去打动他。”“内化反映到管理上,体现为上下平等,每一位员工都有倾诉与表达的权力。只有真正在一线上制作节目的人受到了尊重,他才能拿出更多的尊重透过节目呈献给观众。”

除此之外,在体验经济时代,传统电视媒体还要以自己频道形象和创造为观众提供可体验、可互动的内容。“我们需要及时通过各种手段让观众反馈他们的需求,以电视经营者的创造力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在郑毅看来,这是一种正确的互联网心态。

把握年轻语态,营造合家欢氛围。

先树立互联网心态再来建立思维,而具体的内容则在频道播出的每一分钟中体现出来。

2015年上半年,陕西卫视制作了以《超级老师》、《唐诗风云会》为代表的年轻态原创节目,据悉,下半年还将制作《丝绸之路万里行》的户外真人秀,这样的节目样态在陕西卫视都是首次出现。在郑毅看来,“得大妈者得天下”这一“收视定律”,并不意味着电视表现形式的陈旧和老龄化。而现如今的现象级节目,都是“老少通吃”。

“现在我们的父辈,他们也很‘潮’,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会上网,也会微信,也想要像年轻人一样去生活。而年轻人的特点都体现在年轻人的语态上,他们用什么样的词汇,什么样的思维逻辑,结构什么姿态、如何判断事物,一定要弄清楚”,电视人先有了这样的认知才能去吸引甚至引导观众,将一家人聚到一起。

在电视剧方面,陕西卫视购剧经费有限,就力求在现有资金情况下把整体的购剧基调趋于生活化、年轻化。再配合跟随式的编播方式,比如6月份,陕西卫视将和北京卫视联播首轮大剧《剧场》。为进一步把控与频道革新风格匹配的内容,参投和自制也将是陕西卫视电视剧发展的一个可选择的策略。

陕西卫视正以崭新的面貌刷新观众对其旧有的印象。而这一切,都要将树立起的互联网心态化作“相信年轻的创造力和活力”。

通过市场的良性反应和收视数据的梳理来看,陕西卫视目前的举措对于调节市场和优化观众结构是有效果的。年轻受众正以几何式增加,“举个例子,《唐诗风云会》观众中,年轻阶层大概是以前同时段观众群体七倍的增长,这是我们通过节目创造摸索出的一条路,我想以后会有更多类似这样调性的节目出现在屏幕上,把我们频道的整体形象打造的更青春靓丽”,郑毅直言。

卫视系统间的竞争

十年前的卫视竞争可能是一个节目的竞争。而在今天卫视之间的竞争已由节目间的竞争,频道间的竞争,发展到思维加系统的竞争。

在郑毅看来,浙江卫视能制作出“跑男”,是因为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没有《我爱记歌词》就没有《中国好声音》,没有《中国好声音》《人生第一次》就没有“跑男”。卫视的发展“跟上台阶一样,我们上了二楼才能规划四楼的事情,而不是上了一楼就想享用80楼的风光,需要一节一节上台阶。”

先把自己的内功修炼好,推出一系列的品牌节目,让大家看到陕西卫视还是一个可看的频道,才有机会谈未来。所以从这方面首先要做好内容,打造品牌,然后通过品牌节目,衍生其可带来的话题效应,继而延伸产业链。

如今,电视台的广告经营策略都在调整,单独依靠广告已经不是聪明的选择。2014年,互联网广告已经超过电视广告。当电视广告维持在一个基本层面后,就需要通过内容优势走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在郑毅看来,所有的产业链条都是从内容优势中延伸而来。

由陕西广播电视台发起,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节目组、人民网、新华网、北京大学团委、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为盲童读诗”活动就是在《唐诗风云会》推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想法。对陕西卫视而言,《唐诗风云会》不只是一档原创节目,承载的是陕西卫视对崛起的一种渴望,对产业链条拓展的尝试。

虽然节目第一季已告一段落,但其所承载的主推人文的形象还在继续。后续还会有很多品牌延伸活动,包括爱心企业家的定点捐助,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的对视障儿童的医疗救助活动等。而“为盲童读诗”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益,这种人文公益更希望传递的是用唐诗、用古老文明滋润失明的孩子们。

陕西卫视多年来的定位是“人文天下”,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人文是无可回避的选择,怎么传递一种温暖的理论,如何把人文转化成一种具体的、可感的东西,然后再推动其向前走,是陕西卫视“人文天下”品牌的一个温暖、细腻的出口。对今天的陕西卫视来说,要想奋起直追,整个频道的发展是一盘棋,而不是一档孤立的节目。

作者丨李芸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