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藏情·阿里行】雪山脚下也能长出西瓜

陕西都市快报
关注经过几天的适应,快报君已经走出了高原反应的阴影啦。今天,我要带大家去发现一个高原上的奇迹!
位于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被人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在人们的印象里,这里荒凉贫瘠,一应物资都要从新疆或者拉萨运过来,蔬菜水果也不例外。即使运过来,价格也是高的吓人,当地最常见的蔬菜应该只有土豆、萝卜和白菜了。
一斤土豆7元,一斤青椒23元,一斤草莓120元,这是陕西援藏干部、普兰县县委书记高宝军刚刚来到普兰时蔬菜的价格,“吃菜难、买菜贵一直困扰着普兰的老百姓,特别是到了冬季,大雪封路蔬菜根本运不进来”,这句话,几乎成了所有普兰老百姓的共识。
在高原能不能种大棚蔬菜?高宝军刚到普兰便开始调研在普兰县种植大棚蔬菜的可行性。“大棚蔬菜在普兰没有种过,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有不少干部和老百姓都接受不了这个想法,认为在海拔接近4000米的高原种大棚不实际”,高宝军说道。
为说服这些干部,同时也坚定自己种大棚蔬菜的信心,他从内地请专家、化验土壤、测量水质,经过多方的努力,在高原种大棚蔬菜有了科学依据,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弱,而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一座座温室大棚开始在普兰镇吉让居委会加兴组建成,最终形成了普兰现代农业示范园,从此普兰人民也告别了“吃菜难,买菜贵”的历史。
而 且蔬菜品种也越来越多,还引进了葡萄、桃、西瓜等水果,现在大棚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140个,普兰现代农业示范园也一跃成为阿里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菜价较2013年降了一半,比如青椒2013年前一斤卖十几块,现在一斤只有4块”,高宝军告诉我们。
建成的普兰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2800多亩,已投资2300万元,其中陕西援藏资金1500万元,其它采取招商引资和村民筹资的形式。示范园采取“党支部+ 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目前园区内分设施农业示范区、温棚养牛(羊)示范区、经济林种植示范区、林草套种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优质牧 草种植示范区共六大功能区发展循环农业。
来自榆林的史培能是示范园请来的技术员,具有丰富的大棚管理经验和蔬菜水果栽培 技术,像他这样的技术员示范园里有20多个。他告诉我们,他们来到西藏不仅要在这里把蔬菜种好,更重要的是手把手的教给当地村民种菜的技能,真正实现“授 人以渔”,为此示范园还定期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农业厅的专家来指导村民。
吉让居委会加兴组的塔觉主要跟随范志强学习种植技术,他告诉我们,当地村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油菜,每亩的利润也只有600元左右。普兰现代农业示范 园建成后,当地老百姓一边拿着土地流转费,一边在示范园挣着150一天的务工费,最重要的是还能学到蔬菜种植技术。村民可以通过租地、务工、种菜、经销四 个渠道实现增收。
如 今,塔觉家12亩地的租金每年都有15600元,这还不算他家3个蔬菜大棚的收入。塔觉说,“现在我自己经营着三个蔬菜大棚,比以前种地打工要好得多了, 陕西的技术员种植水平都很高,也愿意给我们教技术,我们都成了好朋友。”不仅仅是好朋友,很多村民甚至亲切的称呼范志强为“阿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