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西安

订票姓名填错却无法更改 航空公司:只能改一个字

摘要: 随着机票的价格越来越亲民,现在不少旅客出行都会选择乘坐飞机。而在网上订机票无疑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但是这种订票方式往往也有让人无奈的时候,您别不信,咸阳市民张先生就为此多花了五百块的冤枉钱。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随着机票的价格越来越亲民,现在不少旅客出行都会选择乘坐飞机。而在网上订机票无疑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但是这种订票方式往往也有让人无奈的时候,您别不信,咸阳市民张先生就为此多花了五百块的冤枉钱。

 网上订票信息错误却无法更改 航空公司客服:名字写错只能改一个字

今天(3月13日)上午,记者在咸阳见到了王先生。他告诉记者,因为女儿在北京上学,为了方便女儿回家探亲,去年底他通过东航官网给女儿订了一张北京到西安的直飞航班,票价是570元左右。因为当时余票不多,他很快就在网上进行了支付,但是在填写信息时他却把乘客姓名填错了。

咸阳市民张先生:平时自己输自己名字习惯了,身份证号还是小孩的号,结果姓名输成我的了。

在支付完成后,张先生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随即想在网站上申请更改信息,但是却始终也找不到更改信息的渠道。眼看孩子就到了放假的时间,张先生无奈之下只能一边重新给孩子订票,一边通过电话客服申请退票,可是退票的要求却令他很不解。

咸阳市民张先生:我就申请更改信息,结果他们的答复是,东航和其他的三大航,名字改一个字可以,其他的不能更改,这样这张机票就作废了。

记者:后来怎么处理的?

咸阳市民张先生:后来就申请退款,通过网上申请退款,只退了80块钱,原价是570多。

无奈之下,张先生只能把570元的机票以80元的价格办理了退票。换句话说,一个信息错误导致他损失了进五百元的票价。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记者拨通了这家公司的客户服务热线。

东方航空公司客服人员:这边只能帮你改一个字,如果字错的太多的话是无法帮你更改的。

记者:没办法更改那我的票怎么办?

东方航空公司客服人员:您只能申请退票了,不可能全额退,因为您这边产生的错误,而不是飞机这边有其他的原因导致您飞不了。

对于这种解释,张先生表示很郁闷。

咸阳市民张先生:我觉得这是一种霸王条款,对消费者的一种不负责任,如果消费者提出确实有错误,通过验证后应该给人家提供必要的服务。

 订机票信息错误致票“作废”非个例 律师:建议航空公司可先审查

记者了解到,其实张先生的这种遭遇并个例。乘客在网上预订航班成功后,信息往往无法更改或者只有部分可更改。而如果退票消费者就会有动辄8成以上的损失。面对这种尴尬,一些消费者表示这种条款是否该改改了?

在西安街头,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经常乘坐航班的西安市民。不少受访者表示,在预订航班时的确会有信息填写有误但又无法更改的情况,而这种损失相对于购买的机票的确不是个小数目。

西安市民:就是有一回我把机票的时间输错了,打过去他告诉我这是特价机票不能改签也不能换,也不能退票,所以我这个只能作废买全价。

记者:损失了多少钱?

西安市民:2张票1000多块钱。

西安市民:有一回单位给订的机票,然后名字输错了,后来到机场就登不了机,后来就是着急走,然后重新买了一张机票。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五位西安市民,其中八位表示自己遇到或者身边的亲朋好友遇到过类似的事,其中都会选择退票或者干脆重新购买一张。而对于这方面的损失,大家都表示无法理解。记者了解到,目前民航局方面并没有针对机票改名流程的具体明确规定,订票网站也是按照各航空公司的规定来具体执行。

东航:身份证号可以联系订票网站更改,姓名错误只能改一字。

南航:身份证号可根据手续更改,而姓名无法更改。

国航:身份证和姓名如果在官方订票可更改,否则无法更改。

各个航空公司的执行办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都是手续繁琐并耽误很多时间。对此,更多的旅客往往选择退票,但是退票的费用却异常的高昂。像最常购买的5折以内打折机票,退票手续费最少超过票价的五成,最多达到全额票价,只给乘客退还燃油附加费和保险。

西安市民:我觉得第一别人有这机会却没坐上,第二我自己也有损失,我觉得不合理。

西安市民:(比如)今天我走不了,我在网上当时就能把它退掉或者改期,应该这样我觉得能好点,始终还是空着过去,因为你坐不了它也不会卖给别人,算资源浪费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对此,陕西云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默认为,当消费者遇到类似事件时,航空公司应该通过渠道核实,消费者是否存在倒卖机票的行为。如果排除此行为,应该提供一种渠道让消费者纠正这种错误,保证消费者权利。

陕西云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默:由于航空公司所处的地位相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强势的地位,所以滋生了很多这种不平等的合同条款,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协商没有办法解决的话,建议采取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