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灞河落水幸被救起 堵疏结合治野泳是否可行
摘要: 入夏以来,我们《第一新闻》节目多次报道过,一些游客在西安灞河违反规定下河游玩,不幸溺亡的消息。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 任超)入夏以来,我们《第一新闻》节目多次报道过,一些游客在西安灞河违反规定下河游玩,不幸溺亡的消息。昨天(7月22日)下午7点左右,又有一名50多岁的女性在灞桥失足落水,所幸旁边有人下水营救,才没有酿成大祸。
从现场拍摄的视频来看,在西安灞河广运大桥水域附近,一名女子失足落入水中,三名男子立即下水营救。营救人员先是抱着这名女子游到岸边,随后岸边的游客把他们一一拉上岸。今天(7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事发地,见到了昨天在岸边拉落水女子上岸的热心人张先生。
目击者张先生:“洗手去了,结果滑到河里面了,滑到河里面后,岸上和她一起来的几个同伴在喊救人救人,跳下去两个人,我们在岸边揪着铁链把他们拉上来。”
记者:“没受伤吧。”
目击者张先生:“没受伤,当时有点儿惊吓。”
虽然这名女士没事,可记者发现,就在事发的区域,还有20多人在戏水游泳。根本没有把岸边“严禁游泳”、“严禁下河”的提示放在眼里。
下河游客:“游泳池游泳贵,而且这是公开水域,为啥不让游。”
采访中,也有部分游客表示“野泳”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也听说过每年浐灞河道很多人因为“野泳”而丧命的事。对此,他们也建议在这种高温天气下,当地相关部门能否尝试堵疏结合来解决这一问题。
游客:“你比如说这块,修一个比较浅的水滩,弄点沙子,像海边一样,圈起来,你让他玩或者怎么样,里面弄个浮标,不能在外面去,给大家说清楚。”
游客:“召集两个救护员,一个在岸这边一个在岸那边,有啥危险了,直接就救援。”
记者了解到,我国沿海、沿江部分城市已经在试点自然水域的开放。不过,救生问题成了最大的制约。因为自然水域面积大,下水点多,救生需要一支数量多、业务精的专业队伍。而且自然水域水情比室内游泳池复杂得多,对于救生员的能力要求更高,一般要求应达到院前急救水平。同时救生设备要求更高,救生站要配备动力救生艇,救生点应配备浮标、抛绳、救生圈、救生板等专业救生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