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专访第六镜创始人刘闯:当前AI概念过热场景驱动是关键

新浪陕西
关注
第六镜团队成员(最右边,戴眼镜者为刘闯)
从去年的Alpha Go对战李世石开始,再到今年升级版的Alpha Go对战柯洁,人工智能经过一年多的发酵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人工智能”被瞬间推向了舆论的焦点,大有遍地开花之势,公共安全、金融、零售、交通、医疗……似乎各行各业都快速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
那么,当下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究竟处于什么阶段?是否有过热的苗头?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风险?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基因”?为此,本期《财富故事》,天府早报记者专访了第六镜创始人刘闯。
从2014年成立以来,第六镜一直致力于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与那些高举高打的的互联网巨头相比,这家创业公司似乎更接地气,因为他们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在生活场景的布局。
观点
AI在生活化场景中的应用尚未开启
“当前的人工智能概念确实被炒得过热。”面对天府早报记者的提问,刘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今年24岁的刘闯已有3年创业经验,身为第六镜创始人的他,另一身份是——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刘闯认为,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仍有众多瓶颈需要突破,但技术的发展是先于商业应用的。人工智能在下一阶段最重要的驱动力将来源于场景,场景的拓展和深入将驱动AI(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技术和行业的持续发展。现阶段,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将技术与应用场景相结合,目前大多数AI企业将目光集中在政府安防、金融支付、自动驾驶、智能客服等领域。由于技术和成本上存在瓶颈,人工智能在生活化场景中的应用尚未开启,第六镜要做的就是AI生活化场景应用的领导者。
起步
从狗脸识别到人脸识别
凡事总是具有两面性,正是因为当前人工智能还未能大面积应用到生活化场景,那也意味着这个领域潜力巨大,要想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也许现在是好的布局时期。
正是基于此,在2015年,刘闯和同伴们便瞄准人工智能领域重要一环的——“人脸识别技术”。据刘闯介绍,最初他和公司合伙人叶雨桐本意是想研发一个“狗脸识别系统”,目的是帮助大家找回走失宠物,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宠物问题。“但我们大学创业老师觉得,现在走丢的儿童很多,与其找流浪狗,还不如先多找些小孩回来。”经过反复的调研和慎重的思考,出于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考量,刘闯他们决定从人脸识别技术做起。
大方向有了,接下来的路并不平坦,创业初期,由于研发投入较大,为了能够养活团队,刘闯他们接了不少“杂活”,像平面设计,婚礼策划、微信平台开发等。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6年中旬,团队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取得突破,其实验室阶段技术开发和测试完成,接下来,他们团队便开始进行落地方面的尝试,力图在多个应用场景提升技术、形成数据闭环。包括社区、工地、校园等场景都有应用,在便捷社区住户出行、提升社区安全、保障工人权益、辅助教学管理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
技术过硬是杀手锏
从2015年起步至今,第六镜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20多个场景得以落地。缘何进展如此之快?“虽然是行业后辈,但我们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刘闯表示,团队虽小,但其中不乏技术牛人,大家对技术和事业的“偏执”与“热情”,让第六镜得以在这个竞争颇为激烈的市场获得了一席之地。就在今年1月,第六镜再次突破技术瓶颈,其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国际权威评测体系的认可,在FDDB、LFW等多项国际权威评测中取得了全球第一的成绩。但刘闯表示:“测评不能完全衡量技术在应用场景中的表现,第六镜在实际场景中不断的打磨自身的技术,积累行业数据和经验,希望能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目前除了西安本部外,第六镜在成都和北京都有设立了研发中心。
刘闯表示:“目前多数人脸识别企业还是在做1:1的静态图像识别,就是银行开户、机场安检的那种人证对比,而我们所做的是大规模的动态识别,在成千上万乃至百万人中找出需要找的那个人。”借助自主核心技术Facebeacon,第六镜能够在动态条件下、复杂的环境中,仅需数十毫秒即可在高达十万人的面部数据中,完成对当前视频画面中的人员身份的匹配,并完美克服大逆光、大测光对人脸识别的影响。
天府早报专访第六镜创始人刘闯:当前AI概念过热场景驱动是关键
展望
未来还将借助资本之力
技术型创业公司要想飞得更高,除了技术,也不能离开资本的助推,对于这一点,第六镜的管理层也是感同身受。“创业初期,我们更偏向自立更生,但随着公司发展的加速,由于人力有限,仅靠项目的收益积累无法快速的进行人员、产品扩充和市场推广,毕竟这个行业前期还是需要‘烧钱’的。”据刘闯介绍,从创业到现在,整个团队大致已投入了近500万资金进去。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A轮融资,已有多家创投机构在与我们接洽。”刘闯表示,第六镜目前的估值高达2个亿,管理层准备出让10%的股份,去换取2千万的融资。
资本、技术、产品、市场都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助力,除了借助资本的力量以外,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刘闯和创业的伙伴们有着自己的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落地,不光要有好的算法,同样需要专业的硬件和商业模式作为支撑。我们将围绕核心技术,开发一系列通用型软硬结合产品,实现一横一纵战略。通过通用、标准化的软硬件,服务于传统行业技术升级;同时深入一个生活化场景领域,进行充分的行业适配和衍生。简单好用的人工智能是我们的目标,直接面对客户,不光提供好产品,也将我们的理念融入到服务当中去。”刘闯表示,通过近期的布局,公司将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将争取2019年提交创业板的上市申请”。对于未来,刘闯和他的同伴信心满满。
天府早报记者 何颖 冷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