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年大学报名火爆 热门专业一座难求

陕西传媒网-三秦都市报
关注
老年大学国画班学员认真练习绘画
从繁忙的工作岗位离休、退休后,一些老人不愿闲在家中无所事事,便选择上老年大学,既可以学习新的知识,融入社会,又可结交朋友扩大眼界,丰富晚年生活。每年春秋两季,到老年大学报名学习的老年人热情高涨,络绎不绝,老年大学越来越火。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方面,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需要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受体制、经费、保障和资源所限,又让老年教育举步维艰,成了制约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务院发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老年教育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夕阳下的“朝阳产业”,而老年大学也将成为老年人学习生活安度晚年的美好家园。
85岁“特招生”冒雨学绘画
“人老心不老,冒雨上学校。”9月4日,秋雨绵绵,凉风习习。早上9点,家住西安自强西路85岁的薛至荷老人在家人陪同下,按时到距离其家一站路的西安老年大学北校区学习绘画艺术。
按照学校规定,一般招收的学员年龄在45岁以上,80岁以下。由于薛至荷老人因身体原因断断续续在此学了五六年时间,她和国画班代课老师、班上的老同学相处很好,加上她性格开朗热情,成为西安老年大学唯一的特招生,学校对她不收任何费用,只要老人家乐意,随时可以到班上学习,没有任何限制。老人每周到学校上课一天,上午2个课时,下午2个课时。平时她自己步行到学校上课,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加上下雨路滑,行走不便,家里人才把她护送到学校。
记者采访时,薛至荷老人正在铺着的白纸上画花卉,只见她站在那儿,手握画笔,一枝一叶一花一草画得特别认真,不时抬头看看老师在黑板上做的示范,以及画好的习作。
退休前,薛至荷老人在西安一家医院工作,退休后在家无事可干,她就选择到老年大学学习绘画,“我在这上课,不但学到了绘画基础知识,提高了国画的欣赏水平,还结交了一些老年朋友,上课我们一起听讲、练习绘画,下课我们在一起拉家常,回忆流逝的岁月,日子过得非常开心,比一个人待在家里强多了。”说到这儿,老人脸上绽开欢乐的笑容,慈祥可爱。
从西安老年大学前楼书法班、国画班和电脑班走出,记者来到后楼教学区,一楼练舞厅,40多名学员正在练习舞台形体走步;二楼声乐系,歌唱研修班十几名女学员正在用民族和美声唱法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歌声悠扬高昂充满激情;电子琴班正在演奏《月亮代表我的心》,葫芦丝班吹奏云南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虽然窗外下着小雨,气温清凉,但教室内老人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有的认真练习指法,有的用手机录下老师的讲课内容,有的练习吹奏,看他们认真的表情,不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倒像是面临中考高考的莘莘学子……
据西安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芦建国介绍,目前该校分两个校区,拥有学员5800人,各县区拥有分校33所,学员6万多人(次),开设专业40多个。其中钢琴、舞蹈、形体、瑜伽等专业,是比较火爆的班、系。今年6月20日报名时,出现了排队报名的盛况,有的老人凌晨两三点就提着马扎到学校排队了。为了尽量满足老人们的学习愿望,学校不得不给报名排号靠前的学员提出限制:每人只能从自己喜欢的几个热门专业里选一个专业报名,以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留给排号靠后的学员。

在电子琴班课堂上,代课老师张宾耐心向学员讲授弹琴的基础知识
人数逐年增加 热门专业“一座难求”
9月5日下午,尽管下着小雨,但是在陕西老年大学的秋季招生栏前围满了前来报名和咨询的老年学员,在学校一楼大厅和二楼报名处,报名的人络绎不绝。为了照顾暑假外出旅游的老人以及因故未来得及报名的“有志老人”,陕西老年大学9月1日开学,但将秋季报名期限从8月21日延长至9月8日。据校方统计,截至当日,该校报名的学员已达727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3人,6日、7日两天是报名的高潮期,估计报名人数还会有所增加。
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了到该校教务处取画参加画展的马彬女士。马女士今年62岁,退休前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并担任处长一职。退休后,在陕西老年大学学习国画、书法、花鸟画,担任四个班的班长。她每天早晨从未央区大明宫西站乘地铁提前到学校,组织同学打扫卫生。如果发现班上的同学没来上课,就会打电话询问情况,表示关心。对自己的老年大学生涯,她深感欣慰和自豪。她说,刚开始报名时,自己还是书画界的门外汉,经过几年的学习,书画水平提高很快,亲戚朋友每逢过年、乔迁之喜、给老年人过寿都会请她写对联、画画,最令她骄傲的是,2015年,她的书法作品被央视书画频道选中展播。她特别强调:“如果没有老年大学的培养,我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
从西安西郊冒雨赶来报名的王师傅,今年60多岁,是西安一家国有企业的退休工人,前年老伴去世后,女儿女婿到国外留学,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他把老年大学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天自带盒饭,按时到校,认真听讲,中午不回家,在学校的多功能厅,吃饭喝水休息,和老姐妹们、老哥们谝闲传说笑话,其乐融融。到了下午两点,继续上课。在此之前他学的是国画,这学期报名学英语。王师傅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到大学深造,如今老年大学实现了我的梦想,我感到人生了无遗憾。”
王师傅如愿以偿成为陕西老年大学英语系秋季班的学员,而从北校区赶来的另一位50多岁的老大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报的是钢琴班,但钢琴班只有19台钢琴,目前报名人数23人,已经超编,她只能调配到别的专业。这位老大姐一时想不开,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哭了起来,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情绪才稳定下来。由于近年来,上老年大学的人数不断增加,而受教室和师资力量所限,热门专业“一座难求”的局面时有发生,屡见不鲜。
老年大学为何这么火
据记者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年大学创办之初,学员来源主要是离退休老干部和退居二线的事业、企业管理人员,报名入学都是单位出面组织统一报名,学费也是单位代缴,学员构成非常单一。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安乃至陕西的老年大学学员构成呈现大众化、普及化的特征,形成“三三制”,即退休干部占学员人数的三分之一、退休工人和私企老板占三分之一、城中村老人和自由职业者占三分之一,其余为退休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人群。
“老年人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就像高速运转的马达,一旦停下来一时间很难适应,感觉像被社会遗忘了,多少有点失落感。他们选择到老年大学上课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老有所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实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寻找一个交友平台,这就是许多老年人选择上老年大学的主要原因。”西安老年大学老教师、活动处处长马叶女士总结分析说,近年来形成老年大学热,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老话讲“人活七十古来稀”,可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对于老年大学来讲,有了足够的生源。第二,近年来,老年人的退休金养老金逐年提高,在物质条件逐步充盈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精神享受。第三,有许多老年人年轻时没有上过大学,在心里有一个大学情结,而到老年大学读书学习圆了自己的梦想,所以积极报名入学。第四,老年人上大学收费一学期一般在200元到500元不等,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老年人都能够接受。基于以上四点,就形成了老年人上大学的热潮。
老年教育成夕阳下的“朝阳产业”
“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正在成为文化养老的主阵地。不过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一方面,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形势需要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受体制、经费、保障和资源所限,又让老年教育举步维艰,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西安老年大学综合系主任兼摄影班班主任李永强表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已被不少国家作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举措。2016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做出部署。这就预示着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提升期。
陕西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许建秀认为,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会有更多的老年人选择到老年大学学习深造,丰富晚年生活,这已是大势所趋,老年大学教育将成为夕阳下的“朝阳产业”。目前老年大学教育主要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未来的老年大学,将办成多功能全方位教学,宾馆式的住宿,医院似的保健,容学习、健身、休闲、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教学园地。
近日,记者采访获悉,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校园面积,改善教学环境,陕西老年大学将在西安市南二环和东二环延伸处规划建设新的校区。目前,规划建设手续正在办理完善,即将破土动工。不久的将来,一座教育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的老年大学新校区将耸立在城北郊区,成为老年人学习生活的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