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瓜后感染SK5病毒”西安市中心医院:又躺枪了!

新浪陕西
关注来源:陕西都市快报
近日,一则关于多人吃西瓜感染SK5病毒并且在西安市中心医院不治身亡的消息,在陕西的多个聊天社群里蔓延。
内容如下:
“西安市中心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十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32岁,最小的5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己播岀,暂时别吃西瓜,特别是乳源的西瓜,目前已有13167个已感染。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最好是群 发。为了您的健康,请转发。暴雨水污染严重,少买西瓜吃。看了快转。帮别人等于帮自己”

SK2护肤品倒是听过,
但“SK5病毒”是个什么鬼?
这条消息有时间、有地点、有具体事例,
乍一看是有模有样。
消息一出,着实吓坏了不少人。
天呐,这么恐怖?以后还敢不敢吃西瓜了?

那么这条消息是真的吗?
西安市中心医院:又躺枪了!
为此,我们《都市快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西安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付建军,医生告诉我们,SK5这个病毒压根儿就不存在。所以这是一条谣言!

盲目而不知真相的人在转发,有的人就不敢到医院来就诊看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伙心里的恐慌,为此,西安市中心医院也多次进行辟谣。

就此,西安市中心医院郑重声明:该信息为虚假信息,请勿传播。我院已对上述信息进行核实,医院感染科及其他科室根本未收治过类似病例,同时也未查到sk5病毒名词,网传我院出现此类病例,纯属谣言。再次提醒广大网民:希望大家不要被谣言所迷惑!自觉抵制谣言,不传谣!千万不要被骗了!

看来,这所谓的SK5病毒压根儿就不存在,而吃西瓜感染SK5病毒更是无稽之谈。
医生还告诉我们,如果西瓜在炎热的天气下暴露或者西瓜有破口,顶多也就是一个急性肠胃炎的表现,和病毒没什么关系。

就此,记者上网检索“吃西瓜感染SK5病毒”,发现与此相关的信息竟然达到了3万3千多条。发现早在2017年类似的信息就开始在四川自贡、广东中山、辽宁沈阳等多个城市分别出现,不仅提到了西瓜、还波及到鱼类等水产品。

虽然各地都曾出面辟谣 ,就连造谣的人都被抓了。但这条谣言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时隔不久就又换个地点“死灰复燃 ”,而这次这则老套的谣言演变出了西安版本。

西安网警也将这一消息列在了6月谣言榜当中,老陕们可得擦亮眼睛。传播网络谣言属违法行为,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要随意转发,更不能故意杜撰改编,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除了西瓜SK5,
朋友圈的这些谣言,你中招了吗?

朋友圈谣言
1
吃小龙虾身体会长虫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近日网络流传一则从手臂夹出一条又一条的白色虫子的视频,视频中还配有:“常吃小龙虾的结果”文字。
真相:
网传视频实际为国外一名年轻女子日前赴中南美洲进行生态工作,遭到马蝇叮咬手臂,蛆虫寄生皮肤内,医护人员从其手臂中夹出白色蛆虫事件,并非吃小龙虾导致。
此外,专家表示,小龙虾体内确有寄生虫,但只要烹饪方式得当,寄生虫可以被杀死,所以,煮熟的小龙虾可放心食用。
不过要避免食用小龙虾头部,因头部含肝脏、胃、腮等器官,容易散发很多污染物,包括寄生虫。
另外,食用小龙虾需确保其完全熟透,并尽量选用活虾进行烹调食用,因为小龙虾死后很快腐烂,会分解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滋生有害病菌。
2
缺维生素B2会致癌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北京大学医学部聂松青教授推荐文章“维他命B2 缺乏的严重性” 主题 : 流行病学认为癌症具有遗传性 ,这其实是个错误的结论。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与子女在饮食结构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严重缺乏维生素B2是致癌的根本原因。
真相:
专家解释,维生素B2主要功能是与物质代谢有关系,比如说促进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还有一些能量物质的代谢,例如蛋白质和脂肪,能量物质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维生素B2的缺乏与癌症肿瘤发生有关,癌症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与环境、食物、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不能光强调某一种因素。
虽然维生素B2对人体来说很重要,但作为一种微量营养素,并非为无限量推荐。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关于维生素B2的推荐量,成年男性1.4mg/天,女性1.2mg/天,过量摄入维生素B2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或利用,长期过量摄入也会产生副作用,对身体造成危害。
只有营养不良的病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因无法从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才需要服用保健品作为营养补充。正常人从食物中摄取就足够了。
3
大蒜可以检测地沟油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视频里一男子将食用油倒进两个不同的杯子里,然后将大蒜切成六薄片,每个杯子各放三片,浸泡10分钟后,其中一杯油里的大蒜发霉变色,视频男子称是因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素,所以大蒜会发霉变色。
真相:
网传“地沟油里含大量黄曲霉菌,将大蒜放地沟油里会发霉变色”的大蒜检测地沟油方法并不科学。大蒜能否验出黄曲霉素目前也尚无研究。
地沟油是指重复使用已经倒入地沟的油品。专家表示,因为种类、成分非常复杂,国家目前对地沟油的检测尚在研究中,暂无统一测试标准。
虽然某些地沟油可能含有大量的霉菌、细菌等成分,但在无法确定里面有哪些有毒物的前提下,像视频里这样的测试方法,通过从大蒜是否变色来检验地沟油是不可能的。比如,辣椒油也会使大蒜变色。
4
人造假鸡蛋流入市场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最近,一个“人造假鸡蛋”制作过程的小视频在朋友圈疯转。两个戴着袖套的人不断从盆中捞出白色胶状物质,塞入准备好的透明模具中,而一旁放置了不少已制作完成的“假鸡蛋”。

真相:
该视频实际是在制作一种供人恶搞的玩具鸡蛋,并非传言所说的“假鸡蛋冒充真鸡蛋流入市场”。
通过视频画面中疑似塑料的透明外壳和右下角的黄色商品标签这一信息,媒体记者在网购平台上搜索到相关仿真玩具鸡蛋。
对比两者可以发现,网上售卖的这款“恶搞玩具”——沙皮胶鸡蛋,和网传视频中的“假鸡蛋”一模一样,连使用的标签都是相同的。
那么,是否会有人将仿真玩具鸡蛋冒充真鸡蛋来售卖呢?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根据这款商品介绍来看,玩具鸡蛋的外部为塑料硬壳,内部由沙皮胶填充,这种物质有淡淡香味,且手感柔软,不会粘在手上。
如果真的流入市场,人们很明显可以分辨出这不是可食用的鸡蛋,更不会上当受骗。
5
红衣女子帮砍价被骗50万上吊自杀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这几天,一段“女子因砍价被骗上吊自杀”的视频在微博和朋友圈中流传。视频画面显示,一名身穿红衣的女子爬到道路旁的一棵树上,用一条蓝色的绳索自缢,现场有大量人员围观,还有男子上前试图施救。
视频全程配有说明字幕,称这是“贵州一女子帮人砍价,卡里50万元不翼而飞,急得上吊!”
真相:
贵州警方表示,近期没有接到此类关于“砍价被骗50万上吊”的报案。拼多多也对此发出声明表示,最近有不少类似消息传播,但经证实,因砍价上吊的说法纯属谣言。
这也不是该视频首次被造谣了。早在去年4月,该视频就被移花接木为上海人民广场发生的“上吊事件”,当时上海本地媒体也做过相应的辟谣,只是现在换个谣言版本又重新流传开来了。
其实,该视频实际为西安街头发生的一起“女子街头爬树自缢”的事件。2017年4月13日,一名女子在陕西西安的马路上,疑在树上挂绳自缢,现场过路群众纷纷冲上前将其托举起来,最终将其成功救下,并非传言的砍价被骗事件。
6
“刘明炜”同学的高考准考证又丟了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刘明炜,考点在一中,请朋友们转发,让刘明炜联系这个号码151****7258。一定帮他群发一下,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
真相:
几乎每年的5月底6月初,都会有这样的信息冒出来。从以前的白娅倩同学,到杨雷雷同学,再到刘明炜同学。和往年有区别的是,近年高考尚未开始,准考证还未开始打印,“刘明炜”同学的准考证就“丟了”。
那么,每年都按时出现的这种丢准考证谣言,发布者到底抱着什么目的呢?
台州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表示,这类消息的发布者一般都是利用市民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发布诸如丢失准考证等谣言,留下收费电话,一旦市民按电话号码回拨过去,并且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则可能掉入欺诈陷阱。
7
吃活蝌蚪可以治病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一段孩子在家长授意下喝活蝌蚪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视频中,白瓷碗里有七八条不停游动的蝌蚪,家长一边哄骗孩子是小鱼,一边一口一口把蝌蚪喂给孩子。据家长说,这可以“强身健体”。
真相:
专家表示,蝌蚪体内有一种称作裂头蚴的寄生虫,活吃蝌蚪可能会导致裂头蚴等寄生虫感染,发生呕吐、抽搐、昏厥、癫痫等症状,而并非像视频所说的“强身健体”。
8
天飞的絮状物暗藏“榆四脉绵蚜”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这两天,一些地方飘着柳絮一样的东西。南京林业大学专家发现,其实它们不光是柳絮,还暗藏着活物小虫子!叫“榆四脉绵蚜”,且数量非常多。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感染,小孩子容易引发哮喘!
真相:
榆四脉绵蚜昆虫一般来说对人体无害,而且它们不会钻到人体内,碰到皮肤也不会过敏。
这则消息早在2015年就开始传播了,对此,多地专家也已经进行了辟谣,称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误传:
杨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我们常见的棉花类似,而榆四脉绵蚜的“絮”则是虫体表面分泌的蜡质,二者成分和质地完全不同。
纤维素成分干燥轻薄,因此容易飘飞,而虫体蜡质则与虫体结合紧密,不易飘飞。
9新的一轮病毒感染来了,千万别亲吻孩子的嘴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不亲吻孩子的嘴,不和孩子共享餐饮设备,不和孩子入嘴同一个食物。新的一轮病毒感染来了,疱疹性咽峡炎,得了以后高烧40度都不退,嘴里全是疱疹,疼得无法进食。
真相:
儿童医学专家表示,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属于儿童常见病。
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在密切接触的情况下的确有可能传染,但由于大人很少感染这种疾病,因此大人亲吻传染给孩子的几率非常小。
疱疹性咽颊炎与手足口病类似,发病时一般先是高烧,3到24小时后口腔内会起疱疹。
尽管发病比较急,但它仍然属于一种自限性的上呼吸道疾病,家长只要遵循医嘱进行护理,一般7天左右症状会逐渐消失,不需太过恐慌。
还是那句话,
不信谣、不传谣!
顺便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提醒
网上信息成千上万,别改个地名乱传,更不要改成本地的造谣。
在转发信息时,应理智和慎重的对待,避免成为谣言传播者。
对于已经被证实是谣言的千万不要再传播。
如果已经发出不实信息,在证实其不实性后,网民更应果断删除信息或发布辟谣信息,以阻止谣言的进一步传播。

入伏头一天,谣言也踩着点给西瓜泼脏水。尽管这种无聊行为年年都有,但遗憾无知传谣也岁岁常见。
谣言为什么止于智者?仅仅因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点心里清楚吗?并非如此。止步谣传是基于一种更加智慧的责任感:对说不清楚的事情,保持沉默。
不可否认,一部分长辈完全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帮忙心态在警告身边人,这种爱分享的风格也非常有网感,但遗憾在于,自以为的帮忙与不思考的分享,往往给了谣言可乘之机,一片好心的网感,因为传谣被人反感。
造谣凭瞎想,辟谣却需要思想,瓦解谣言需要官方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更需要越来越多的朋友有了思想,大伙都学会帮忙不添乱,学会分享不盲目,学会沉默也是一种力量,那么多肤浅无脑的谣言,自然自生自灭,在笑而不语中沦为笑柄。
拒绝传谣就是在练习更有智慧的责任感,夏练三伏,就从这个滑稽的西瓜谣言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