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员还原西安男博士被救过程 教你如何应对“熊出没”

新浪陕西
关注
被救当天,席哲为王某举输液的吊瓶。
西部网讯(记者 凌旎 赵雪)西安男博士王某6月8日在秦岭紫阁峪意外遭遇黑熊,导致面部重伤。目前,第一阶段手术已经做完,王某将在医院接受后续治疗。这出现实版的“熊出没”事件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提出,王某不应擅自前往偏僻之地,自己陷入危险的同时,也给救援队造成了麻烦;也有网友认为,王某遇事冷静,一系列自救措施为他人遇险提供了参考经验。
6月11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独家采访了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救援部长席哲,他直接参与了王某的这次救援。席哲告诉记者,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是年轻人向往的,但野外理论知识再强,实践中也有可能出现意外,“就像王某绝对不会想到,一次平常的户外之行竟能遇见一头大黑熊”。

王某正在被抬下山。
王某被发现处山路崎岖 救援难度大
据席哲介绍,6月8日接到求救信息后,曙光救援队就立刻出发集结在紫阁峪农家乐。搜救前,他们已经掌握报警时间、出行目的和最后一次联系情况。随后,救援队又找到当地农户,咨询事发山林哪里有熊出没等信息,通过信息初步确定了搜救计划。
“但是,王某报案后又从山上下撤了一段距离,所以之前家属描述的定位已经不准确了。我们派出30多人共3个梯队,每人负重十余斤,步行循环开展搜索。”6月10日上午6时42分,经过近48个小时的不懈搜救,王某被找到。为争取每分每秒,席哲一行人抬着王某一路小跑,下山只用了不到4个小时,比原定7小时计划提前了很多。
席哲说:“王某不算难找,但困难在于下山的路太崎岖,最窄时需要攀爬才能过去,想把担架抬下去很费劲。下山过程中,还有好几个队员踩空掉进齐腰高的小山沟中。”
记者了解到,除了曙光救援队,鄠邑救援队、先锋救援队、秦岭救援队、阳光救援队、三秦救援队5支救援队和当地村民、向导等200余人也参与了救援行动。西安市公安局鄠邑分局、鄠邑区秦保局、鄠邑区应急救援局、景区管理局等单位迅速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救援工作。此外,西北工业大学调拨6台无人机、西安市公安局指派警犬支队参与搜救。

王某被发现后,护士正在对其进行简单包扎。
探索未知要做好应急预案 户外运动最好结伴
“王某是在一个山坳中被发现的,已经无法行走。我们把他搀扶到十多米开外的石头上坐下,检查了伤情。他的意识很清楚,被询问伤情时能够对答如流,只是声音非常小。”席哲告诉记者,客观来说,遇险后王某找水源、止血、晚上不睡觉保持清醒等自救方法都是正确的,确实增加了成功获救的概率。
秦岭七十二峪,峪峪相通,山里面随便拐个弯就是一条小路,路通向哪里也不得而知。“如果王某身边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或许能够在王某受伤后第一时间报警并发送准确位置,救援队就不用漫无目的大海捞针,也不至于拖了3天才救到人。”席哲认为,年轻人热爱大自然的心、探索未知的冲动都能理解,但一定要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要在食物储备、与外界持续联系等应急预案足以支撑外出的条件下进行。
如何应对“熊出没”?慢慢后退远离
席哲拥有十余年的野外搜救经验,针对王某此次的遭遇,他建议游客最好去有人工开辟山路、建造台阶的森林公园游玩,“只要不翻越栅栏,严格按照景区规划的路线前进,一般不会出问题。”如果在野外受伤,要第一时间撕下衣襟包扎止血。
被动物袭击是进山探险的潜在危险之一,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席哲建议,在野外行进过程中应大声地说话、吹哨子,会惊动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记者从鄠邑区获悉,因为秦岭得天独厚的户外资源优势,近年来,陕西户外运动、探险旅发展迅速,常年参加户外运动的驴友在百万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因在秦岭开展户外运动,外地和本地失踪、伤亡人员已达百人之多,在全国仅次于北京。
延伸阅读:野生动物伤人事件频发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陕西发生多起野生动物伤人事件:
2017年5月26日上午,岚皋县滔河镇同心村40多岁村民黄仁奎在山上干活时被黑熊袭击致死;
2018年1月31日下午,陕西省安康市裴坝村发生一起野猪伤人事件,一头200多斤的野猪闯进村庄咬死一人,咬伤一人;
2019年5月24日上午,一头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羚牛,闯入汉中市勉县新铺镇铜钱坝村九组村民家中,导致村民陈某重伤,并捣毁陈某、吴某等农户家的部分生活物品。当天下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和勉县林业局、勉县公安局、新铺镇政府、铜钱坝村干部群众的紧密配合下,这头羚牛最终被麻醉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