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区:社区企业共建 居民电动车有了安全的“家”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洁白的车棚像展翅欲飞的大雁,崭新的黄线横平竖直,一排排电动车整齐地停放在车位上……在南沈新苑小区南侧,一座崭新的电动自行车棚已建设完成,车棚及配套设施不仅看起来“高大上”,而且安全实用。
自学党史开展以来,杜城街道南沈新苑社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

“小区里共有500多辆电动车,但原有的东门口电动自行车棚只能停放100辆。”南沈新苑社区书记赵红涛说,“电动车上楼、飞线充电屡禁不止,不仅容易堵塞通道,影响通行,消防安全方面也有很大隐患。”

今年8月,经过社区“两委会”干部、区基投公司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等联席讨论,以及全体代表表决通过,社区充分发挥辖区企业共驻共建作用,决定由区基投公司在小区内援建一处电动自行车棚。随后,还与辖区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在车棚内铺设电线,并设置智能充电桩,不仅解决了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问题,也避免了车辆被盗造成的财产损失,更美化了小区环境。

开挖基坑、平整泥土、硬化路面、搭建结构、张拉篷布、埋设电线、安装监控……车棚一步步展现在大家眼前。现在,新建成的车棚已投入使用,能停放500多辆电动自行车,可供324辆电动车同时充电。居民只要通过扫二维码就可以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既安全又方便。

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中,南沈新苑社区不仅解决了居民的生活上的难题,还多举措积极增加居民的收入。
“铺子不能总空着啊,怎么给咱的‘白菜芯芯’找一个好买家?”南沈新苑小区是个回迁安置小区,回迁配套商铺共有30000多平方米,但2万6千平方米商铺出租后,剩余的6000多平方米商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商户,社区书记赵红涛为此着急不已。

在杜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南沈新苑社区“两委会”干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通过公开招标,反复磋商谈判,终于在11月17日将剩余楼底商铺成功出租,回迁村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南沈新苑社区将不断总结经验、听取群众建议、调动各方积极性,继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