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抗疫有我—民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委委员范粉灵的抗疫日记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民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委委员:范粉灵
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新冠疫情在西安再次反弹,西安市的疫情防控形势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组织部署下,西安老百姓的就诊工作逐步有序推进,与2021年12月26日通知西安十几家大小医院,紧急组成医疗救援队,在西安南郊雁塔与长安交界处的能康医院开启第一家管控人员定点收治医院。我们西安交大一附院本院区和东院区两区积极响应,大家踊跃报名,投身到抗疫前线,用我们坚定的意志和坚实的医学知识与技能,服务于我们的患者和老百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起加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作为一名年资高又几次不同程度的在抗疫前线工作过的心血管医生,本身就在封控区内,但每天线上门诊讲座,力所能及的帮助患者就医和解除患者就医不便的痛苦和焦虑。并且在身处小区核酸采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自报身份和出示从医证明,为社区邻居住户采集核酸。力所能及宣传防控知识。在此基础上,听到医院接到支援黄码红码专门救治支援任务,当机立断积极请命,来不及为孩子准备封控期间食宿,甚至没有想到给家里人电话告别,当晚立即出发,深夜一两点赶到集合地点,清晨六点就起床统一部署。一切就这样在紧急忙碌中拉开了序幕。
抗疫前线第一天:红码黄码医院相比确诊病例医院患者,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出现确诊病例,分区明确,防护措施至关重要。于是我们从医务人员教育、就诊分区及流程、防护措施使用及防护服的穿脱开始。作为曾经2个月参加新欢病例诊断及转运工作的我,又是本次抗疫支援医务人员中年龄最大之一,又是心血管、肺血肿领域的专家,自然被任命带领一组人员,做流程及防护培训。从大清早到傍晚到天黑,一环一环,一遍一遍。晚上7点左右就已经有患者来紧急就诊,我们组成的黄码门急诊医疗组,立刻投入到了工作,急诊-门诊-放射科-检验科-病房。直到将患者安排妥当,得到及时的诊治。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觉得又到了深夜,披星戴月坐在接送的大巴上,脑子里还在放电影似的放映着一天的流程和需要优化的程序。

抗疫前线第二天:
闹钟响亮的将我从睡梦中惊醒,一看清晨五点钟,迅速起床准备就绪,5点半赶到接送医院的大巴。红码黄码医院刚开诊,门诊是首要医疗救援的第一站,是封控区人员来专门医院就诊需要住院前的必须流程。门诊工作是刚开诊医院最忙、压力最大和首要关头,而且病人会越来越多。我被第一个排到了这个窗口岗位,带领门诊专家队伍从早上6点开始接诊:穿上防护服,带上我的尿不湿,不吃不喝不厕所,更没有任何可能用手机联络。紧锣密鼓,错过了中午吃饭时间,没有了回隔离宿舍的班车,就索性继续和同事们工作。还要兼顾红码红码区病房随时的协调和咨询工作。好在这个时候,病区才开始收病人,一切只是办理手续和进行中。又快到了半夜还在回复短信和群里与主任、专家及管理领导协商药物器械补充,流程优化,问题申报等。


抗疫前线第三天:
再次于清晨五点钟被闹钟叫醒,顾不得两三天下来腰酸和背痛了,还要乘接送大巴6点前赶到医院呢!防护服、口罩、帽子、面屏、靴套、尿不湿。一个都不能少!门诊病人增多了,病人病情很复杂,跨度很大,一个活生生的大内科、全科医学加急救小能手。中午匆匆在医院原有的食堂吃了盒饭,下午开始要去黄码病区和红码病区看病人了,住院部已经开始运行。


抗疫前线第四天:照旧我的排班时间,清晨五点多赶往医院!六点开始门诊工作,门诊病人再次增多,病房也住院病人增多了,介导领导的调动,门诊内外科增加医生,我同时监管住院病区病人的查房,指导住院部医疗工作。一个都不能少!门诊病人增多了,病人病情很复杂,跨度很大,一个活生生的大内科、全科医学加急救小能手。中午匆匆在医院原有的食堂吃了盒饭,下午开始要去黄码病区和红码病区看病人了,住院部已经开始运行。
抗疫前线第五天:
病房住院的病人明显增加,重病人也好几个,不怕疲劳,但太操心患者病情变化了---新的环境、新的医护团队,完全不一样的疾病谱。从儿童到妇产,从内科到外科,从几岁小孩到80岁以上的老人,更有一来就开始抢救的濒临死亡的患者。我觉得自己分身无术了,神经完全的绷紧,我能感觉到我帽子里面的头发在竖立,感觉到防护服汗水一阵阵湿透了我层层的衣裳。但是我必须坚持,撑住!安排妇产、儿童、外科专家,和他们一起一一捋一遍核对一遍他们的病人,带着内外科医疗组按三级诊疗制度查房和医治。时间概念再次消失。当班医生询问病人诊治,夜班医生又来了电话。



抗疫前线第六天:
病房住院的病人住满了,楼上楼下开始两个病区收病人了,人员不够、物资有限,药品和器械等等,亚历山大!感觉自己既要做好一个专家和上级医生的职责和工作,又像居委会大妈一样,事事巨细,40多个住院病人,每个床前查房,给病人和患者教育及安慰,病情交流、方案调整,联系透析,病历信息系统完善调整,紧急情况处理,已经有点四面八方了。好吧,24小时电话开通,随时接听红码黄码病区电话,随时到位抢救重病人。几天都没时间给孩子打一个电话问候了。



抗疫前线第七天:
病房住院的病人两层住满了,一个病区就60多个住院患者,我从早上一上班到下午三点了,常规的和临时应急的工作还没结束,我先去填饱肚子,继续家投入战斗!需要兼顾红码门诊和红码病房患者病情指导,随时到达现场,参与救治。继续24小时电话开通,随叫随到,随时指导救治工作。看来我以后在这里的工作就这样是常态化了!看到一个个需要救治的患者得到了恰当的医疗诊治,看到治疗好转或痊愈患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们为自己作为一名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感到由衷的骄傲,更为我们的人民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里感到深切的欣慰!!!没有一个为国家为人民的政党,没有一群时时处处把老百姓生老病患放在心上的国家,没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就不会有今天,就不会有这样的力量抵御自然和病毒带来的灾难!有政府的正确果敢的领导和支持,有一群力所能及老百姓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的行动,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西安必胜,我们继续加油!

仅仅流水账般的抗疫日记,只是我作为一线抗议医生的一个侧记,再多的语言都不能代表我们打胜这场特殊战役的决心,再多艰苦和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勇往直前的行动。我们会在更多的日子里,更加做好一线抗疫工作,不断完善我们的流程,改善我们的服务措施和环境,以患者为中心,永远在患者身边,在“冷酷的病毒”面前,做有温度的温暖的医者,做抗疫必胜的战士!
范粉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 归国博士后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动脉高压多学科中心首席专家, 心脏康复中心共同负责人
民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委委员
2022年01月0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