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西安

原创大型史诗歌剧《郑和》在西安人民剧院厅成功上演

新浪陕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启航,带着和平的希望,去西洋和睦万邦……为梦想,为希望……”10月28日、29日晚7:30,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共同演出——原创大型史诗歌剧《郑和》(音乐会版)作为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在西安人民剧院厅成功上演。

1405年,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从江苏起航,郑和七下西洋,就此扬帆启航。这是古代世界规模最大的长时间远洋航行,也是一个古老民族从陆地迈向海洋的未知探索。600多年后,讲述中华民族航海奇迹与和平外交的史诗巨制再现于舞台之上,用艺术的方式展现这一历史壮举,领略一代“航海外交家”的雄才伟业,感悟“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间的历史情谊。

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和平外交的壮举,奠定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情谊。郑和的“宝船”,满载着和平、友谊和合作,一直延续至今。歌剧《郑和》于2016年首演,曾亮相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入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2021年该剧在原有剧本基础上以音乐会版全新亮相。音乐会版由唐建平作曲,黄维若、王凌云编剧,邢时苗、陈春华执导。

28.29日的演出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毋攀饰演郑和,周磊、仝濛、沈听、张海勃、臧妍、何峰、刘雨东、葛君、蔡婧、徐珊珊等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的青年歌唱演员饰演重要角色,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程晔执棒。与歌剧版不同,音乐会版的《郑和》以“唱”为主,歌唱家们以极富感情的歌声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史诗。本场音乐会由“序幕·牵星如梦”和“扬帆起航”“海路阳光”“金色波浪”“海定波宁”“海梦图志”五幕组成,从郑和率领船队出发时的意气风发,到经历了种种风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到最后顺利归来。时而气势恢宏、时而紧张万分、时而优美动人,作曲唐建平通过曲目的多变、风格的多样,打造了一部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歌剧大戏。谈到饰演郑和这个角色,毋攀感到非常有意思:“这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用歌剧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很有新意。整部作品演唱的难度非常高,但可听性非常强,歌词又富有浪漫色彩,我相信观众们能从中感受到郑和一路上的不易与他的伟大。”台上,歌唱家们以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底征服了台下的观众,每一位演员的演唱都极富张力,不仅很好的诠释了人物的音乐特性,也演绎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伴随着现场交响乐的伴奏,将一出高水准的演出呈现给了观众。

郑和的故事与江苏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曲风中也融入了不少江苏元素,将交响乐与民间音乐的曲调有机融合。比如在《等风来》的合唱唱段中,吸收了高邮民歌《数鸭蛋》的衬词,通过编曲,将交响乐、歌剧、民乐、宫廷音乐等融为一体,把柔软舒缓的江南小调变成大气磅礴的交响乐,让音乐一下子就变得充满力量。

精彩的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好评。来自西安的观众张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到:“真的非常有意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用歌剧的形式演绎出来竟然别有一番风味,我特别喜欢郑和的唱段,有一种自由随风的恢宏之感。”另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杨同学是一位音乐会爱好者,他对演出的音乐和伴奏赞不绝口:“非常震撼,仿佛真的看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观景象,旋律优美,吟唱动听。”

2023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十年来,从倡议到实践,“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剧主题立意呼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艺术再现郑和七下西洋这一波澜壮阔的海上史诗,彰显了江苏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历史渊源和独特优势,也是江苏省演艺集团讲好中国故事、江苏故事的生动范例。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