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陕西体育

讲述身边的体育故事 农民陈长林的乒乓球之路

       4月5日,在宝鸡市举行的“百合杯”国际乒乓球大奖赛暨第35届“百合杯”乒乓球联赛上,一位年近六旬的选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面对年轻选手凌厉的攻势,不急不躁,以漂亮的弧圈球回敬;他拉起的球又高又旋,令持快攻打法的年轻人不敢怠慢;比赛场面胶着、激烈,不时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最终他还是由于体力不济而败北,可他依然笑容灿烂,向观众挥手致意。赛后,还有人求其签名、合影。

       这位选手就是“百合杯”乒乓球比赛中的“明星”——陈长林,一位地道的关中农民。宝鸡市创办的“百合杯”乒乓球联赛,举行了13年,陈长林参加了13年。他一边种菜,一边打球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

在果园支起个水泥乒乓球台

       1977年高中毕业的陈长林回到家乡岐山县堰河村,担任了会计一职。堰河村就坐落在周公庙旁,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陈长林大胆承包了村里的20亩地种苹果。

       闲暇时,他望着不会说话的苹果树发呆。如何排遣寂寞,他突然想到了乒乓球,因为他自上小学时就喜欢乒乓球运动,一直想当个乒乓球高手,只是没有练习的场地。

       1983年的某一天,他叫来村里的泥瓦匠,在果园的空地用水泥垒起来一个乒乓球台子,网子用砖头代替,至于乒乓球拍,他找到了儿时的光板球拍,没有胶皮,打起来声音脆亮。就这样,一个原始的乒乓球场地在他的果园建了起来。从此,果园里有了欢笑声。夜晚,一只灯泡照亮了果园的一个角落,大人小孩都聚在他的水泥台前,看他打球。乒乓球运动占据了他的空余时间,在放松了心情的同时也改变了陈长林的人生。

开着“蹦蹦车”去练球

       老陈在果园里一边劳作,一边练球,他的球技渐长,周围的村子已没有人能与他抗衡。于是,他就骑自行车到县城的单位里找高手切磋球技。

       到城里打球令他开了眼界,比他打得好的大有人在。当他在球场,第一次看到弧圈球的打法时,他眼睛发直,深深着迷,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这门技术。老陈给自己的球拍贴了胶皮,在书店里买来了书,照上面的图说开始研究,仔细琢磨。

       在县城打球的几年,老陈认识了很多人,知识面和见闻都广博了起来。当他听说种大棚菜能赚钱时,他便在县上的庵里村承租了30多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与瓜果,这样老陈比以前更忙了,但他坚持打球的习惯没丢。随着大棚蔬菜的旺销,老陈的生活得到改善,他有了农用三轮车,人称“蹦蹦车”。他就开着“蹦蹦车”去求教、切磋,努力提高自己的弧圈球技术。

       2002年,岐山县有一帮热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成立了岐山县乒乓球协会,这下老陈找到了“组织”,如鱼得水,每周固定的4次集中练球雷打不动。为了节省时间,他开着“蹦蹦车”直接从地里就到了球场。他经常是手里拿个烤红薯,或是嘴里嚼着馍来到运动场,二话不说,脱下沾满泥土的农装,换上运动衣,生龙活虎地投入到训练当中。他说:“一天劳作的疲惫和经营的压力,一到球场就全部被解除与释放了。”

“陈西瓜拉弧圈”被传开

       在岐山县乒乓球协会,陈长林是第一批会员,经过10余年的勤学苦练、不懈坚持,他的弧圈球技术不断提高,名气越来越大。每遇到有人请教,他不厌其烦,尤其是球队来了新手,他认真施教并做陪练。他说:“打球不仅让我找到人生的价值,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

       2006年,宝鸡市举办了首届“百合杯”乒乓球联赛,老陈作为主力队员随岐山代表队参加比赛。在市上搭建的这个平台,老陈的弧圈球打法引起轰动。一位种菜、务瓜果的农民能把有难度的弧圈球技术演练得如此到位,实属罕见。“陈西瓜拉弧圈”的名声在“百合杯”乒乓球赛上传开,人们纷纷来看他比赛。有这么多的人关注他,老陈自信心更足了。

       在2011年宝鸡举行的“百合杯”乒乓球比赛中,时任宝鸡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的乌永陶在赛场观战,看到陈长林高超的弧圈球技术、凌厉凶狠的进攻时,大为赞赏。当得知陈长林是一个农民,而且在贫困村经营着30多亩土地时,乌书记深为感动,次日将自己的一身运动服送给老陈。在闭幕式上,乌书记为他颁发了“宝鸡市乒乓球执着奉献奖”,还自掏腰包奖励了老陈1000元。站在领奖台上,老陈百感交集,没想到他一个普通的农民还能如此幸运。从此,他练得更勤、更苦了,2015年岐山县乒乓球比赛,陈长林获得了亚军。

乒乓球成就了他的大棚菜

       宝鸡“百合杯”乒乓球联赛共举办了13年,该项赛事从春、夏、秋、冬都有比赛,到后来改成了一年两季的比赛,无论如何,陈长林从未缺席过。因打球而耽误卖菜,他没少受妻子的埋怨。“我们是农民,种好地就行了,哪有闲工夫打球?”老陈的妻子曾经说。可如今,妻子看法有了变化。

       “打球让我精力充沛,干起活来得心应手。”老陈说,“在打球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球友,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产、销信息,让我的农产品不愁销路,一举多得。”

       在老陈手机的朋友圈,光球友就有500多人,一年的大棚菜及瓜果的销售,八成靠球友帮忙。现在,他已扩大经营,带动了当地1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下一步,他想扩大生产到100亩地,实现产业化,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对此,他信心满满。“要放在过去,我不敢想,现在我有底气了,球友就是我的靠山。”老陈说。

       现在,老陈不仅成了当地有名的农业种植“土专家”、致富带头人,还带动了整个堰河村的乒乓球热,全村有200多人在习练乒乓球,老陈一有时间就去辅导村民打球。今年的宝鸡“百合杯”乒乓球比赛,村里有20多位年轻人赶了80多公里的路到市区观看、取经,他们也想走老陈的路子。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