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年跻身西部百强县|黄陵奋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

新浪陕西延安
关注2022年11月,“2022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榜单发布,延安市黄陵县位列第63位。自2018年首次上榜以来,黄陵县已连续5年跻身该榜单。
在以“经济规模、人民生活、经济活力、发展质量”4个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榜单中,黄陵县的位次逐年稳步前移,正是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的体现。
立足“民族圣地 绿色黄陵”的定位,多年来,黄陵县坚持大抓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一体推进城镇平台、产业平台、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创新驱动效益日益显现,乡村振兴全面发力,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如今的黄陵,正朝着打造“西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西延协同发展重要门户区和中华文明精神标识高地”的“三区一高地”目标稳步迈进。

高质量推进“四大平台”建设
2月20日,在黄陵县店头镇的陕西黄陵2×660MW电厂项目现场,200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施工。
该项目是位于黄陵县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园的省级重点项目,对于黄陵打造“煤炭采掘+煤炭转化+电力外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意义重大,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园与科技产业园是黄陵县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区多园”发展总布局,是黄陵县推进产业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
“仅2022年,园区入驻企业98家,建成各类创新平台9家,科技企业孵化载体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5.26亿元。西安交大空气能热泵实验室等17个项目落地。”黄陵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浩云说。
在推动县域产业园区提质升级的同时,黄陵县加大创新平台和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向县域延伸共建、投融资平台整合转型。
作为陕西首家县域创新驱动平台,黄陵县轩辕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4月,是黄陵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窗口,被认定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该县设立5000万元人才创新资金池、建立1500万元融资偿贷和5000万元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池;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汇集科研成果462项、专利379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2亿元。
为进一步构建社会资本多元化导入机制,打造良好创投生态,2022年,黄陵县设立3亿元西部秦创成长股权投资基金、5亿元产业引导母基金,整合组建县国资集团投融资平台,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县域发展。
“今年1月,黄陵县工业园区成功获批建设特色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晋级为黄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浩云说,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等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建成区域特色显著、设施配套到位、综合服务便捷、资源配置高效、产业链条完善的高新区。
此外,在城镇平台建设方面,黄陵县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按照“小县大城、东优西扩、黄店一体、全域联动”的思路,对老城区功能进行疏解和优化,加快高铁新城的产业、人口聚集,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形成以城带乡、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强化服务保障推动融合发展
2月10日,黄陵县自然资源局向用地单位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交付139.77亩土地交地确认书,并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书,首次在黄陵实现“交地即交证”。
“在办理过程中,我们主动介入,将交地办证等环节从‘供地后’提到‘交地前’,实现了交地与办证‘零时差、一站式、全同步’的无缝对接,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黄陵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胜利说。
这几年来,黄陵县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以改革释放发展潜能,行政审批“四张清单”制度和“多证合一”改革在延安市推广,并积极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仅2022年,我们承接行政许可事项266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98项,全年退免减缓企业税费6.2亿元,市场主体总量增长31.2%,培育‘五上’企业13家。”黄陵县营商服务中心主任苏勇说。
雨水节气一过,在黄陵县,针对春季果园管理的“鸿雁”人才培育开年大培训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黄陵县把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抓成最有奔头的产业,实施科技强农、品牌强农行动,加大无毒苗木、品种优选、滴灌技术、矮化种植、现代农机等新技术应用。
以苹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为代表,黄陵县高效推进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其发展背后离不开“两包两带”机制。
党员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为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黄陵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组织振兴为抓手,推行“两包两带”机制,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等方式,带动乡村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整体提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们将以发展联农带农经济为重点,以做优特色经济为基础,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根本,实施‘消薄培强’行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村集体经济与群众收入双增长。”黄陵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屈培栋说。
此外,围绕建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高地,黄陵县深化文旅融合升级,进一步挖掘、弘扬、传承黄帝文化,抓紧黄帝陵文化园区规划修编和项目策划,拓展体验式、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开展景区提升、线路打造、品牌建设三大行动,增强黄帝陵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黄陵全域旅游新格局。

推进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
2月20日,在黄陵县桥山华丰果品交易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工人们正有序地分拣、打包、装箱。
“目前苹果每天出库18吨左右,主要销往河南、广东、福建等地,现库存1000吨左右。”合作社负责人梁东子介绍,利用气调库,合作社解决了苹果储存难题,实现错峰销售,让好苹果卖出好价钱。
事实上,梁东子的“好生意”得益于黄陵县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
2022年11月,《黄陵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发布,明确提出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建设通风贮藏库、气调贮藏库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
以乡村建设行动为重点,这几年来,黄陵县统筹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商贸物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县域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加快补齐生态、新基建等领域的短板弱项,完善县域商业体系,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打造县域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黄陵县推进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2022年,黄陵县327国道、210国道过境线实现通车,实施交通路网灾毁修复项目20个,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此外,黄陵县聚焦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商业体系,改造提升县城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快递进村”,引导利用村内现有设施,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发展专业化农产品寄递服务。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黄陵县提出,要增强小县大城支撑力,实施好产业振兴、交通水利、物流商贸、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夯实县域经济长远发展基础。
“我们将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坚定不移大抓项目、大抓环境、大抓效能,着力完善煤、电、化工、绿色载能等重点产业,现代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内容的‘4+2+N’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市建设高品位、生态环境高颜值、对外开放高水平、人民生活高品质、县域治理高效能‘六大发展目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省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陵县委书记刘矿平说。
来源:黄陵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