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城市频道

《智慧电力》,院士专家为什么夸?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智慧电力》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主办的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73年。《智慧电力》以展现科学精神、呈现科技作为、培养科研人才、凝聚科研力量为己任,经过近50年的耕耘,已成为电力行业科技信息交流的主渠道和带头期刊。截至2020年底,《智慧电力》已连续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两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在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中获精品期刊。2020年12月,在中国知网发布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中,《智慧电力》学科影响力在电工类118种期刊中排名第9、研究类58种期刊中排名第8;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省级电力公司主办的期刊中评价指标综合排名第一。

6月8日,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在渭南举办《智慧电力》期刊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位院士、专家、学者、领导相聚华山脚下,为加强《智慧电力》期刊建设,推动和支撑国网陕西电力科技创新工作献计献策。

让我们来看看院士、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系统研究所所长王锡凡:

电力系统既包含着发电,也包含着用电。我国发电系统的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的35%。关注碳排放量不能只关注发电,还要关注用电领域的碳排放,大力推动能源消费的电气化。同时,也要协调发电和用电的友好转换,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很难调节的情况下,要努力应用智慧电力推动发电和用电互相转换、互相照顾,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吸纳能力。希望《智慧电力》在今后选稿用稿时多关注能源消费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

《‘30·60’双碳目标下的电力期刊》

电力系统是能源链的枢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排放链的重要参与者。“双碳”目标已经明确,电力系统应该主动担当,协调好能源、经济、环境等的安全,优化达标的路径,以“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E)”主动支撑“双碳”目标。源头创新、人才培养、学术话语权也是CPSSE的重要组成部分,祝贺《智慧电力》在近十年取得的不俗成果,衷心预祝国网陕西电力在培养人才、提高学术话语权上取得更大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邱爱慈:

《弹性电力系统发展战略》

弹性电力系统是有效应对极端事件以及能源转型带来挑战的有力手段,发展弹性电力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发展弹性电力系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形成共识,多学科交叉,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国现有体制和装备制造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弹性电力系统建设的预期目标。“碳中和”的能源转型新目标必将给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弹性电力系统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新的形势。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常委荣命哲:

期刊是进行科技传播、推动科技创新的手段和平台。我们要关注在当前新一轮科技变革形势下,科学研究的范式有什么变化。期刊选择的论文要注重电力学科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把握好广度、深度、速度、精度。很高兴看到《智慧电力》近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西安交大将和《智慧电力》加强合作。我作为期刊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将更多的关注、支持期刊工作的提升,希望《智慧电力》迈向更高的起点。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学科办主任、电气学院院长,《智慧电力》名誉主编别朝红:

《智慧电力》近十年进步神速,无论是从综合指标排名,还是影响因子,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说明各界对《智慧电力》工作的高度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院士、专家、陕西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也得益于国网陕西电力的坚强领导。西安交大与国网陕西电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高期刊影响力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感谢各位院士、专家,各界朋友的支持,希望今后在专家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和各位院士专家的支持下,一起把《智慧电力》办得更好。

《智慧电力》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

《智慧电力》近几年的进步有目共睹,在高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第四次更名,从《陕西电力》改为《智慧电力》,不仅具有前瞻性也具有可持续性,说明领导团队非常有胆识。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网陕西电力的坚强领导,西安交通大学大力的支持。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今后要更好的发挥作用,积极参与期刊专栏、专刊的建设。建议《智慧电力》下一步的发展可以适当加强多元化发展和扩大覆盖率。

国家能源局安监司处长吕忠:

《智慧电力》连续多年入选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是电工领域进步最快的期刊。国家能源局安监司作为电力安全知识的传播者,非常关注电力安全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进步,《智慧电力》开辟了电力安全专栏,提供了很多前沿信息,对促进电力安全工作、营造安全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智慧电力》今后继续关注、研究电力安全的前沿问题,与国家能源局安监司共同为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努力,共同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高级顾问张玉华:

《智慧电力》具有非常好的办刊理念,四次更名能够适应期刊和学科的发展,体现了国网陕西电力的远见卓识。从《陕西电力》到《智慧电力》,这份期刊从地方走向全国,成为行业内标杆。当前,《智慧电力》办英文期刊条件具备、时机已到。衷心祝愿《智慧电力》努力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成绩。

陕西省委宣传部处长何瑛:

学术期刊是呈现学术成果的核心载体、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引领学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积极谋划主办这次期刊建设研讨会意义重大,彰显了电力人的高远志向和担当作为。《智慧电力》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动承担起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创新“龙头”和“龙尾”的历史重任,加快推进学术期刊创新发展,服务我国能源战略升级,为促进我国电力行业技术提升作出期刊应有的贡献。

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李明德:

《智慧电力》无论是在陕西省科技期刊,还是全国科技期刊中,都是佼佼者。我们为陕西拥有《智慧电力》这样的期刊而感到自豪,为编辑团队为办好期刊,守正创新、殚精竭虑的勤勉精神而赞佩,更为国网陕西电力公司对期刊工作的全方位支持感到高兴。希望《智慧电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是办好精品期刊,不断打造学术高地,提升学术影响力。二是传播好期刊。借鉴并运用好融媒体手段,提升期刊传播影响力,学术引领力。三是运营好期刊。营造良好向上的学术氛围,培养学术新人,彰显期刊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社社长韩万林:

《智慧电力》是电力期刊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这十多年来进步有目共睹。这些成绩第一离不开陕西省新闻出版署的支持。第二与国网陕西电力的支持分不开。第三有一个优秀的编辑团队。编辑团队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的院士、专家、学者。建议《智慧电力》下一步可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创办英文刊,适当调整组织机构,激发编辑团队。我们愿意与《智慧电力》各位同行共同进步,也祝《智慧电力》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优秀作者代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董飞飞:

我和《智慧电力》结缘已有近十个年头了,互相见证了对方的成长和不容易。汇报几点感受:一是重视专家,尊重作者。专家把关保证了期刊科学高效的审稿方向。期刊编辑尊重作者,交流愉快。二是严格把关,力求精准。小到字母正斜体,英文缩写含义等都会被编辑纠正。三是关注热点,注重创新。期刊对论文理论创新部分的要求越来越高,保证了期刊文章更具代表性和启发意义。四是用心奉献,努力突破。非常敬佩编辑老师的工作态度、奉献精神,也为期刊取得今天的成绩感到高兴。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