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刺绣:十指春风揽山河万色 千丝点彩扬民族之粹

新浪陕西
关注在武功县这片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有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武功刺绣,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不息且不断创新发展。2025年4月“武功刺绣非遗工坊”入选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陕西省非遗项目武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计清女儿张馨艺:我们之前去意大利的时候,挂了一幅龙凤屏就非常好看,前两天的时候可能都没有人问,后面我们就专门用意大利文写的“手工刺绣”,然后很多的人就趴到画跟前看“我的天哪,这竟然是刺绣!”他们对于中国这种工艺还是很感叹的。

在武功刺绣文创馆,陕西省非遗项目武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计清的女儿张馨艺讲起自己带着刺绣作品去国外参展的经历,谈笑风生。张馨艺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是武功刺绣第二代非遗传承人,这个从小就在多彩丝线的跳跃中成长起来的姑娘,对刺绣有着浑然天成的热爱,这一切都与她的母亲计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计清,武功县馨绣民间手工布艺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是国家级刺绣艺术大师、陕西省非遗项目武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以“馨绣”为代表的“武功刺绣”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陕西省非遗项目武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计清:馨绣在技艺传承方面,以秦绣、陇绣为基础,吸收了咱们中国民间的一些其他的优秀绣法,运用到我们不同的作品上来,这是我们的一大特色,有传承也有创新。第二点就是在创作风格上,我们兼具了南北方人的共同属性,来完成我们所有的作品。



武功刺绣产品包含刺绣艺术画、手工布艺挂摆件、手工布艺绣花鞋、绣花服饰等五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30多种文创产品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绣品《五牛图》被德国杜塞尔多夫市政府永久收藏,绣品《八十七神仙卷》荣获“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石榴图-笑口常开、常乐》作为中亚峰会国礼赠予两国元首夫人,武功刺绣以其“精、优、新、特”享誉全国,备受各界人士青睐。

刺绣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作品通过巧妙的针法和丰富的色彩,将自然界的万物生动地呈现在织物上。无论是娇艳欲滴的花朵,还是栩栩如生的动物,都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的韵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非遗刺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计清带领她的团队一直不遗余力地保护着武功刺绣的传承与发展。
陕西省非遗项目武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计清:我们首先是培养传承人、技能人才,通过学校培养了1万多名刺绣技能人才。第二个就是宣传推广,我们现在的武功刺绣文创馆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咱们武功刺绣,另外我们还成立了武功刺绣研究院,未来我想把我们的武功刺绣打造出一个武功刺绣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通过这个博物馆去了解、学习它。
李亚惠是非遗项目武功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是计清手把手教出来的传承人。作为零基础的她最初从事这份工作也只是出于兴趣和谋生的需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天天的坚守让李亚惠普通的人生一路生花。
非遗项目武功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亚惠:在省级我参加过两次比赛,获得了一个铜奖,一个一等奖,到了2017年,我就是咱咸阳市第一批工艺美术大师,这个荣誉我很高兴。
经过16年的发展,馨绣公司培养了艺术大师14名,高级技术人员50名,有2000多名城乡妇女从事手工刺绣产业,不仅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还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
绣娘郭书情:我就在家做,每月也有1800——2000元工资,我也能自己买件衣服,手头能宽裕一点,到现在我还一直领活做,越做还越爱做这活。
绣娘包利勤:这也是好事,老师也教得好,态度好,这也是我们老年人一个营生。

“十指春风揽山河万色,千丝点彩扬民族之粹”,非遗刺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血脉。武功刺绣在丝与线的交织,灵与感的碰撞,色与彩的融合,技与艺的传承中,将经典回归生活,让艺术恒久绽放,必将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武功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