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工匠杨智刚:以毫米之功守护古城动脉畅通

西安地铁
关注日前,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命名表彰“陕西省三秦工匠”的决定》中,西安地铁接触网工、高级技师杨智刚载誉登榜,书写了古城地下动脉上又一个坚守筑梦的不凡故事。

在岗位上练就“火眼金睛”

和电工、钳工这样的大工种不同,接触网工是一个很小的工种,小到除了电气化轨道交通行业外再没有这个工种,但这“小众”的岗位却是地铁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2010年,在铁路系统深耕 16 年的杨智刚投身西安地铁,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现场经验,迅速成为接触网领域的中流砥柱。
在西安地铁首条线路 2 号线运营筹备阶段,杨智刚勇挑重担,牵头负责场段接触网架设工作。从线路规划到设备安装,他全程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确保接触网系统的精准搭建。面对开通前调试的重重挑战,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技术,为线路的顺利开通奠定坚实基础,更是在后续新线开通和日常线路接触网维保过程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是“躬耕者”也是“攀登者”

地铁接触网检修多在凌晨 12 点至 4 点间进行,检修工需争分夺秒完成设备检查、维护与故障排除。日常工作中,杨智刚和工友们不仅要徒步数公里,还需在4-9米的高空攀爬支柱或使用梯车作业。深夜隧道中,毫米级精度的操作要求,对他们的体力、专注力和技术水平都是极大考验。2010年至今,他已完成各类接触网检修作业5100余公里,参与设备故障紧急处置13次,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西安地铁安全生产,践行着岗位职责。

基于接触网设备“零备用”的运行实际,为保障接触网设备长期处于平稳的状态,杨智刚主动投入到接触网设备“弓网关系”研究中。在日常工作中,杨智刚会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工具、小装置用于监测接触网磨耗程度。“利用激光探测的原理装到接触线上,比如设定4毫米这个数值,它会顺着线路自己检测,如果和接触线之间的距离大于4毫米,就会报警,提示这里磨耗大,需要维修。”杨智刚介绍道,他的弓网关系改善工作法也在2023年11月获得了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工作)法。
是“师长”更是“宝藏”

凭借扎实过硬的技术,2018年11月,杨智刚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聘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师资第八期培训班”授课专家。除了定期完成生产任务外,杨智刚还有一份重要的工作就是带徒弟。“你看,我们地铁线路越开越多,需要的接触网工也越来越多。刚进门的青工都是从学校招聘来的,缺少经验,他们特别需要技术提升。”杨智刚说。

2023年,杨智刚接棒“王蒲民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牵头参与供电专业实操培训平台3处,开发接触网专业培训课件22项,设计、制作创新发明成果60余项,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部分专利已在运营生产中广泛使用。为培养专业骨干人才,杨智刚牵头架设练兵线,搭建青年员工实训平台。在他指导和参与下,专业创新维保模式,完成设备集中整修,实现接触网“静态零故障,动态全优良” 目标。经他培养的徒弟成长为技术人才,大多走上了技术员、工班长、车间主任等骨干岗位,其中 90 后徒弟金帅在 2018 年全国轨道交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七名的好成绩。

“带出更多技术过硬的徒弟,保障好西安地铁运营安全,乘客们平安、顺利乘坐地铁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杨智刚说。平凡的岗位写就不凡的故事,他就像无私又热血的“前浪”,在西安地铁奔涌向前的道路上勇立潮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