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寺:佛韵书香里的陵川文脉记忆

新浪陕西
关注崇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城西北的卧龙岗上,是山西省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寺庙建筑群之一,兼具宗教、历史与建筑艺术价值。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素有“先有崇安,后有陵川”之说,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崇安寺。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李柯薪 摄
崇安寺创建年代无从稽考,北齐天保年间初名“福庆院”,唐初原名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命为“崇安寺”。宋、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清遗构,部分保留宋代风格。
全寺分为两进院,依地势从低而高造三层平台,在最高台上建崇安寺的山门——“古陵楼”。面阔五间,进深六椽,重檐三滴水式歇山顶,檐下琉璃剪边,斗拱繁复,底层辟拱券门洞,门额书“古陵楼”三字。
其后为当央殿,也称毗卢殿、过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梁架保留元代风格,彩绘依稀可辨。
再其后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殿前月台宽阔,石雕栏杆为明代遗物,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壁画为清代作品,内容为佛教故事,殿龛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浮雕石刻,为隋唐作品。

图为崇安寺。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李柯薪 摄
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所在地势高耸,登临可俯瞰陵川全城,“崇安夕照”是古“陵川八景”之首。
参观中,我们发现——古陵楼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当央殿为单檐歇山顶;而大雄宝殿则为单檐悬山顶。从建筑等级来说,完全是把顺序搞反了,而这也被认为是崇安寺的三绝之一。这种布局的反常,再加上古陵楼的突出,很多专家也提出假设:古时崇安寺的古陵楼并不是山门,而可能是崇安寺的建筑布局中心。
历史的风烟湮灭了真实的印迹,回过头来,我们继续寻找崇安寺的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
崇安寺内最有价值的当数宋代石经幢、明代琉璃构件和佛舍利。宋代石经幢位于大雄宝殿前,高约5米,八棱柱体,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研究宋代佛教艺术的珍贵实物。古陵楼屋脊上的琉璃鸱吻、脊兽色彩艳丽,工艺精湛,属明代琉璃精品。当央殿后门西墙上嵌有一墙碑,名“佛宝舍利来源录”碑,记载了历史上崇安寺佛宝舍利几度惊现世间的故事。

图为崇安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李柯薪 摄
明清时期,崇安寺是陵川士子科举前祭拜之地,寺内曾设书院,培养出多名进士,可谓是陵川的文脉记忆。
历史上,崇安寺几经修缮,保留着不同朝代的文化印迹。当下,陵川县对崇安寺的保护从“物理保护”到“人文激活”,推动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复兴,让承载着一代代人回忆的崇安寺焕发出生机活力。
今天的崇安寺,仍是陵川县城的地标建筑。寺前广场,是县城人健身休闲的好地方,广场前的古陵路旁,常有城郊农民挑着新鲜农家菜叫卖。陵川县的大型文化活动、日常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常在此处举办。与深山古寺相比,崇安寺成了最具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寺庙。(来源:黄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