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城市频道

国内首座!万吨重量!成功转体!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实现“空中对接”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7月2日15时许,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在牵引索作用下,国内首座门式墩顶双幅超宽非对称混凝土梁转体桥,在预定的铁路天窗期完成空中双转体,实现跨铁路“空中对接”。

左右两幅重达1.1万吨及1.45万吨的转体桥,分别通过逆时针旋转110.01度和顺时针旋转71.26度,仅用68分钟即到达指定位置,完成“华丽转身”,为浐灞国际港后期实现铁路、公路、航空的“一单制”联运,为提高物流时效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的配套项目,位于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侧,建设内容包含桥梁、道路改造、地下管网等,预计今年8月完工投用。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快速连通空港新城、航空基地以及周边多个工业产业园区,有效推动空港、陆港的联动发展,提升中欧班列(西安)辐射能级。

“转体桥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项目安全总监程栋讲道,中欧班列货运北环线,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列车运行密度极高,平均3至5分钟一趟,施工必须在火车驶离后的时间段及天窗期内完成,对作业效率和安全保障是极大的考验。此外,桥体与地铁及铁路线路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非常复杂,距离中欧班列货运北环线、西安地铁10号线不足2米。

“综合多方因素,在桥梁建设需要上跨铁路的时候,我们设计了多种施工方式,比如直接架梁,这种方式成本最低,但在桥梁的跨度上会有限制;还比如选择挂篮施工法,一节一节地往前延伸,但会对铁路运营造成干扰,让繁忙的铁路暂停运营数日。经过多轮讨论,最终项目采用超大角度不同向转体的施工方式,即在铁路左右两侧先行纵向建造桥梁,再通过转体技术实现精准就位。”项目设备负责人高为说。

作为国内首座门式墩墩顶双幅超宽非对称混凝土梁转体桥,超大角度不同向转体,过程中对精度的要求极高,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影响。为确保转体安全精准,防范桥梁结构在转动过程中对铁路行车、地铁运行造成影响,项目团队联合国内顶尖桥梁专家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前期,两个“重量级”转体桥要经实际称重试验进行配重,施工团队运用BIM技术开展仿真分析,正式转体前,还要对转体结构进行试转,通过试转采集修正转体参数。

围绕转体施工计划,中欧班列货运北环线铁路为施工“让”出了2小时。短短120分钟的施工“天窗”时间,再加上转体重量大、难度系数高,同时桥梁跨越货运北环线铁路,紧邻西安地铁10号线,对转体技术和精度的要求显然更加严格。转体过程中,项目配备了智能转体监测系统实时动态监测,前期为匀速转动,到最后右幅轴线距离剩余1.5米时,改为点动控制模式,确保转体过程安全平稳。

“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圆满完成跨铁路桥梁转体,项目整体进度达到95%。后续项目将加快剩余现浇梁段施工任务,预计今年三季度完工投用。建成后,通过高架桥与货运铁路的立体分离,西阎快速路通行效率预计将提升30%,从浐灞国际港到高陵区的车程将由目前的40多分钟缩短至20分钟以内。同步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可实时优化信号灯配时,动态分流过境货运车辆,使区域路网通行能力提升20%。

西安浐灞国际港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梁均平介绍说,“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快速连通空港新城、航空基地以及周边多个工业产业园区,实现铁路、公路、航空的“一单制”联运,物流时效将提升15%,有效推动空港、陆港的联动发展,提升中欧班列(西安)辐射能级。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