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城市频道

青春解码非遗基因,设计赋能文化传承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为探寻非遗传承脉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5年7月14日至28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衿薪火・木韵承涪——涪陵青羊非遗传承团”深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兴安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解码千年木雕技艺,开启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青春对话。

  走访兴安:倾听街巷足音

实践团抵达当日便扎进街巷脉络,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收集他们对青羊木雕技艺的集体记忆与传承期盼;随后赴兴安村村委会开展座谈,系统梳理村落人口结构、文旅规划及非遗保护痛点,为后续工作奠定数据支撑,为文化基因解码锚定坐标。

遗产解码:构建涪陵文化基因图谱

为全面把握涪陵非遗的文化土壤,团队按计划前往陈万宝庄园、涪陵区博物馆、“长涪汇”文化长廊、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地,展开“文化寻根”之旅。在陈万宝庄园,这座被称为“川东第一民居”的清代建筑群里,团队成员聚焦其木雕艺术——门窗、梁枋上的“岁寒三友”“松鹤延年”等图案刀法细腻、寓意深远,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涪陵木雕“以木为纸、以刀为笔”的独特魅力;在涪陵区博物馆,从远古巴渝文物到近现代民俗展陈,团队系统梳理了涪陵历史文化的演变脉络;漫步“长涪汇”文化长廊,传统手作工坊与非遗体验区的热闹场景,则展现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的鲜活可能;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中,“石鱼出水兆丰年”的水文柱与题刻,更让成员们体会到涪陵文化中“敬畏自然、传承智慧”的精神内核。这些实地探访让涪陵青羊非遗传承团的成员们明白,非遗不是孤立的技艺,而是扎根于历史、生长于生活的文化根系。

非遗追踪:对话刀尖上的传承者

随后,团队专程前往青羊木雕非遗传承人张振华的工作室开展实地走访。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团队成员认真倾听了其丰富阅历,同时现场观摩根雕的工艺技法,记录斧凿刀刻的创作流程。透过木屑纷飞的工作场景,青年学子切身感悟“以木载道”的工匠精神。

成果转化:青春笔触绘就非遗新篇

最终,涪陵青羊非遗传承团的成员们为兴安村量身打造文化IP形象“安安”,寓意兴安村、安澜之意,并为龙群根雕工作室设计logo与宣传海报,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兴安村“两委”及龙群根雕工作室负责人对实践团给予高度评价,并向团队颁发感谢信。余金杉同学作为项目负责人代表团队表示:“把课堂所学带回家乡,是青年学子最质朴的担当。”

此次实践中,涪陵青羊非遗传承团以脚步丈量乡土,在非遗调研、文化记录与创意转化中搭建传统与现代的沟通桥梁。不仅磨炼青年意志、拓展专业边界,也为高校与地方“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新范式。青春力量融入文化传承脉络,既为涪陵青羊非遗留存鲜活注脚,也彰显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行动自觉,让非遗传承在青春实践中绽放新颜。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