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城市频道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十四五”以来福彩销售总额达8525亿元,筹集公益金2566亿元

新浪陕西城市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0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副部长李常官、副部长胡海峰、副部长刘振国介绍“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介绍,我国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目前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过1.6万家,较2020年增长了70%;年度慈善捐赠总额最高突破2000亿元,慈善氛围更加浓厚。“十四五”以来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8525亿元,筹集公益金2566亿元。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值得关注。陆治原指出,现在,孤儿、弃婴明显减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权益保障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民政部门逐步把儿童福利保障的范围由孤儿、弃婴拓展到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残疾儿童,还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等。

“十四五”期间,儿童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标准均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26%,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得到切实保障,生存、发展、安全等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截至2024年底,共投入16.87亿元支持孤儿接受中高等教育。鼓励各地多渠道开展困境儿童助学工作。从2024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福彩公益金支持30多个县区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将心理健康关爱作为重点内容,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此前,持续防范打击侵害困境儿童权益行为,对临时遇困遇险儿童及时采取救助保护措施,筑牢困境儿童的安全保护体系。目前,全国已经累计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4.2万名、村(社区)儿童主任58.3万名。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核查、关爱服务等工作,成为广大困境儿童身边的守护者。

“构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现代监护制度,发挥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监护支持作用,让每个孩子有人看、有人管、有人爱。”陆治原说。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民政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以下为发布会现场实录。

“十四五”时期是民政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国务院召开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系统谋划部署民政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好发挥民政部门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兜底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困难群众保障方面,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对象已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初步建立全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实现了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促进了困难群众生活改善。困境儿童保障方面,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纳入国家保障和关爱服务范围,覆盖各类困境儿童的保障关爱体系初步形成。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26%、32%和31%。残疾人福利方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有效落实,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已累计服务126万康复对象。可以说,我国兜底民生保障网更加密实,现代化建设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广大困难群体。 

第二,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发展迈出新步伐。老龄工作方面,完成老龄工作机构改革,新的老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扎实开展、“银发经济”持续壮大、老年人优待和权益维护更加有力。养老服务方面,全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成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顶层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6万个、床位799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提升至65.7%。这五年还办好办成了系列为老实事,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各类津贴补贴惠及4945.2万老年人,进一步增进了老年人福祉。

第三,专项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婚姻服务方面,婚姻登记全面实行“全国通办”,从今年5月10日开始,累计办理“全国通办”婚姻登记26.3万余对,极大方便了群众。婚俗改革持续深化,文明健康婚俗风尚正加快形成。殡葬服务方面,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持续加大,有效补齐基层殡仪馆“空白点”,建成3350个公益性骨灰堂以及约1.68万个公益性公墓,惠民殡葬持续推进。地名服务方面,开通上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已命名乡村地名71万条,有效服务百姓出行、乡村振兴。

第四,相关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机制更健全,全国登记社会组织达86.5万个,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新成立一批科技类社会组织,目前有超过2.4万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科技创新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完善基层治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目前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过1.6万家,较2020年增长了70%;年度慈善捐赠总额最高突破2000亿元,慈善氛围更加浓厚。“十四五”以来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8525亿元,筹集公益金2566亿元。这些工作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向上向善。

面向“十五五”,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嘱托、接续奋进,努力谱写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