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教育

“双减”落地不焦虑 高新名师来支招

新浪陕西教育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当前,教育新规着力于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学生更好回归校园,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在西安高新区,各校(园)正大力开展具有校本特色多元化课程,丰富的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如何尽快转变观念,家校应该怎么配合,让“双减”工作落地落实……一起来听听高新名师怎么说。

李俊英

西安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高新一中分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双减落地有声 育人润德无形

“双减”是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拥有饱满的生命活力,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使“双减”真正落地,做出实效,学校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的举措。

一是转变教育理念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上做到基于课标、教材、学情,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从“以考定教”向“以学定教”深刻转变,达到教师“应教尽教、教足教好”的目的,以保障学生“学足学好”。通过教师基本功大赛、“推门听课”常态化、“一课一研”、“教育集团大教研”等途径,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二是提纯作业品质 丰富生活内涵

教师精心设计作业,保证质量,控制数量,及时反馈课堂内容,进行全批全改,不给家长转移任务。增加实践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如依托特殊节日布置“秋风落叶”书签制作大赛、“我为爷爷奶奶做件事”、“包饺子·感恩情”等实践性作业。

三是精心课后安排 确保服务质量

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作业有指导,个别答疑有落实。开放图书馆,为学生提供集中、纯粹的阅读时间;依托“博雅”课程体系打造精品“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涉及人文、语言、艺术、科技等领域的课程,促进学生多维发:体育社团,增强学生体质;阅读类课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特色课程,发展学生的实践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是改进评价方式 关注生命成长

改善结果性评价,丰富过程性评价,增加多元性评价,挖掘学生发展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秀出彩的机会与可能。

高新三初以高质轻负的教学,把时间、健康还给学生,把方法、能力教给学生,“双减”新政在西安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已逐步落实,初显成效。

张敏仓

陕西省美术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全国最美美术教师,荣获全国“大国良师”突出贡献奖。陕西省“虎娃”民间美术名师工作室、西安市“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出版50万字个人专著《大美在民间》,民间美术科研论文多次荣获教育部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一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双减”工作是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双减”不是减责任,而是让教育回归本质,塑造“学校学文化,家庭养人格,社会学做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落实“双减”

学校教育侧重在知识与文化教育,教师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具体实施者,需要做好四个“认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设计作业清单,认真辅导完成作业。

“多彩社团”丰富学生生活 促进“双减”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应当实行多彩的“五育并举”课后服务,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课程中成长,在实践中获得,在快乐中成长。打造多彩社团课程,以润德、启智、健体、大美、劳创为核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探索、有意义”,帮助建立自然、科学、人文的完整认知。

“家庭教育”涵养学生人格 奠定“双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中没有了完成作业的各种矛盾,孩子更加需要家长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有爱心、道德心、责任心的完善人格。

“社会教育”培育合格人才 回归本质

新时期的社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要为儿童提供纯净、安全的公益性空间和资源等,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多样性的共享教育资源。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成长为从“小我走向大我”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格言:美由心生,绽放生命

“虎娃”张敏仓名师工作室,站在学生的立场,用文化润泽心灵,以“继承、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根的中国人”为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孩子绽放自己生命的精彩。

张洪琪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历史正高级教师。陕西省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首批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首批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西安市教科院历史兼职教研员;西安市首批“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

研究学情 精准设计

聚焦素养 做好服务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研究学情,做好教学设计

减轻学生负担,要从源头抓起。教学设计是教学流程的起点,要研究学情、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就是研究每一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研究每一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要把握好教学容量和节奏,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合理把握进度;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照顾到班级中每位学生学情;要细致思考教学中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做到有的放矢。

聚焦素养,突出学生地位

课堂教学应聚焦核心素养,它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他们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认知。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之时,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可以说,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一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十分钟所无法达到的。同时,课堂效益高了,课后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加强研究,参与课后服务

我们要以“双减”工作为课题,加强研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我们学校历史学科老师就开设了《走近“非遗”》《考古文博社团》等特色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张婕

中小学高级教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首批“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西安市卓越型教师,西安市优秀班主任,高新区优秀党员,高新区优秀教师,高新三小副校长。

特色课程助力“双减” 为儿童找回幸福童年

自“双减”政策发布和“课后服务”工作实施以来,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高新三小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围绕“专+特”这一核心,设置了“专题训练与作业辅导、特色课程与社团活动”这两大课后服务时段,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内容。目前,全校学生课后服务的参与率为99.33%。

当日作业校内毕 家长孩子乐开花

为了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学校时间完成各科作业,高新三小在“专题训练与作业辅导”时段,开展了“作业寻宝盒”这项活动,各科老师协调作业种类、严控总量,把作业变成有意思的寻宝活动,带孩子挖掘知识宝藏,把作业“消化”在校内,培养孩子们“当天事当天毕”的好行为,给孩子回家后留足了轻松的自我空间。

社团丰富又多彩 课后生活有滋味

社团活动时间,学校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设了面塑、沙画、动漫、小发明、书法、街舞、篮球、足球等活动课程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在自由里空间里发挥特长、体验乐趣、润泽气质,提升涵养。

特色课堂乐趣多 三小学子好欢喜

特色课程是三小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后生活而专门开设的“第二课堂”课程,这一综合性课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阅读、体育运动与艺术类、兴趣小组类、美育类、劳动实践类等主题的集体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体魄,丰盈学生生命。在各科老师的进行开发之下,这个时段也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校园时光。

“双减”政策在各校落地实施以来,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孩子们找回了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