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突围:西京学院凭什么成为民办高校招生优等生

新浪陕西教育频道
关注今年民办高校的录取呈现出“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一大批民办高校出现招生计划大额空缺的情况;另一方面,一批优质民办院校生源充足,实现了一次性录满。在2025年各省民办高校招生普遍遇冷的大背景下,多所民办本科院校面临志愿征集次数增多、计划完成率不足的困境。然而,西京学院却逆势而上,圆满完成招生任务,成为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抹亮色。这所学校究竟凭借什么实现了突围?
一是源于深度有效的校企合作体系

据西京学院官网公示,学校已建成19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液晶聚合物智能显示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量级科研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学校精准开设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等前沿专业,并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课程体系和教材资源,形成“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办学特色。更创新推出企业定制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接企业实际需求,这种“入学即入岗”的培养路径,使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自然赢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学校自身的内涵建设是实现一次性录满的根本原因。部分学校积极推进硕士点建设,提升办学层次,例如西京学院已拥有11个硕士点,这些都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吸引力。
二是紧贴需求的专业设置

西京学院始终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其招生专业涵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王牌专业,也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应用型专业,更有会计学、网络与新媒体等贴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门领域。陕西省教育厅公布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名单显示,这些专业中已有11个入选省级一流专业,2个跻身国家级一流专业行列。相比之下,部分民办高校因固守传统专业、课程内容与产业升级脱节,陷入招生困境,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最高分达到472分,投档线最低分455分,超出省控线61分;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最高分达495分,投档最低分452,超出省控线58分等等,该校的招生成绩反映出考生对该专业的高度认可。
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西京学院的“双导师制课堂”独树一帜
学校坚持工程师与教授同堂授课,让产业前沿技术与学术理论知识实现无缝衔接。这种培养模式直指应用型人才培养痛点,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获得实践技能训练,毕业即可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四是深厚的办学积淀与综合实力构成了坚实支撑
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西京学院始建于1994年,2011年获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成为全国最早具备硕士培养资质的民办高校之一;2021年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宿舍配备空调、独立卫浴等生活设施,各类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亿元级,均达到国内民办高校先进水平。这些实力积淀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学校招生官网等渠道透明公开,让考生和家长能够清晰感知办学质量。
五是诚信规范的招生行为,为学校赢得了口碑
西京学院始终践行“诚信、优质、规范、廉洁”的招生准则,在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平台及时公示招生计划、录取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学校招生办公室严格执行“阳光招生”规定,杜绝虚假宣传、违规录取等行为。这种诚信办学的理念,在考生和家长群体中积累了良好声誉。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京学院的招生突围并非偶然。它印证了一个道理:民办高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定位、苦练内功。通过强化师资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坚守诚信底线,同样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西京学院的实践表明,只要真正把学生成长和社会需求放在首位,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就能在高等教育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民办与公办大学最显著的差距就在办学经费来源。公办有政府拨款“撑腰”,而民办很大程度上靠学生学费“续命”。
生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办大学的运营状况。厦门大学经济学系某副教授直言,未来高职院校与民办大学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生源考验。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持续调整、高等教育供给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民办高校将迎来大洗牌。
一方面,出生人口规模已多年下降,叠加生育意愿走低带来的长期生源收缩预期,民办高校的“生源蛋糕”正在缩小;另一方面,公办高校持续扩招、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深化,再加上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将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民办高校过去依赖“规模扩张”“低门槛招生”的生存路径愈发狭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分化态势日益明显:一批办学根基薄弱的院校加速被市场淘汰。另一批民办高校正凭借精准的定位实现逆势突围。
《2025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分析》指出,民办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进入“质量引领”阶段。危机之下,那些能够精准把握产业升级脉搏、持续投入教学质量、创新办学机制的院校,方能在竞争中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