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教育

西工大助力中国少年以青春之笔书写《奔月》传奇

新浪陕西教育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由初二年级的超级航天迷、科幻小作家徐炜轩创作,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航天科幻小说《奔月》,于9月26日晚亮相央视科教频道读书栏目《阅读中国•大湾区读书会》直播活动,徐炜轩与著名作家阿来、海漄对谈《奔月》。

9月27日,在深圳中心书城,《奔月》在出版界、文学界、教育界代表及300余名青少年的见证下启幕。现场签售时,小书迷排起了长队。

一部少年之作,缘何惊艳亮相?

硬核主题也有硬实力

《奔月》以2023—2028年中国载人登月工程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真实中带着幻想,跌宕起伏的航天故事,构建了一部交织个人命运与国家使命的航天史诗。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科幻作家吴岩作序,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陈楸帆、马传思、刘洋和科学阅读推广大使谢晨联袂推荐。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社长高大力以三个“为什么”为引,讲述了《奔月》的出版价值。他讲到,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建社40年来,始终坚守“三航”主战场,在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同时,支持少年写就硬核科技,践行“为国铸重剑,为党育英才”的使命任务。出版社特别邀请西北工业大学航天专家审读确保质量过硬,并在书中设计十余幅原创版画和可抽取的光栅卡,丰富读者体验。

热爱与坚持书写少年志

《奔月》完成初稿时,徐炜轩还在上小学六年级。《奔月》是他出版的第二本长篇科幻小说。徐炜轩同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与感悟,其对航天的热爱、对写作的坚持,深深感染了青少年读者。

徐炜轩表示,参加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现场观摩火箭发射、听闻国家正式公布载人登月任务等经历共同汇成了《奔月》的创作灵感。他还分享了角色设定的巧思——登月火箭总师杨东风原型来自同学,载人登月任务总师刘欣设定为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生,“边宁”等名字则源于身边人或航天领域人物,让故事更具温度与真实感。他以双线叙事展现航天员与科研人员的故事,反复求证科学细节,在西北工业大学专家和出版社编辑的帮助下不断完善作品。

“写作能让我们更敏感地捕捉生活、更严谨地思考问题、更彻底地释放想象力。”徐炜轩向热爱写作的青少年发出号召,“青春文学之树已经枝繁叶茂,别犹豫,拿起笔写吧!”

《奔月》给青少年科创科幻教育的启示

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马国宾用“后生可畏”评价《奔月》。他从文学创作、科幻思维与写作教育三方面展开点评,认为小说人物塑造鲜活,多线叙事节奏得当,技术描写细致入微且融入社会思考,具备专业科幻作品雏形。

南方科技大学科幻创作与产业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博以《奔月》载人飞船工程样机研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为例,说明作者以工程师的眼睛书写科幻小说,足以体现其科技探索意志。

《科幻星野》主编欧阳子毅认为《奔月》科学细节设定真实,离不开作者本人认真细致的科学研究,以及扎实的科学功底。这部作品代表我国青少年在科普教育中的显著成果,将会激励更多青少年。

高中生吴重霖认为,《奔月》展现了“可抵达的科幻”,证明青少年能以扎实知识参与国家航天叙事。小学生王嘉人分享了阅读感受,小说从生物进化论切入,展现中国航天发展,硬核细节与探索精神令她向往航天事业。

发布会现场还设置了航天知识抢答,吸引现场青少年踊跃参与,再次点燃观众航天热情。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向学校代表赠送《奔月》特制版画。这部描绘中国载人登月征程、歌颂勇气与牺牲的小说,通过21世纪中国青少年的视角,去触摸去感受我们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并告诉新时代青年,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站在人类重返月球的第一现场,走向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正如深圳市福田区文联主席刘建锋主席所言,相信每一个爱好阅读写作、爱好科创科幻的孩子都会被温暖以待,未来将有更多青少年在《奔月》的激励下,怀揣航天梦、科创梦,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