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教育

西安外事学院“跟着诗词游秦岭”文化科普活动走进长安区方圆荟

新浪陕西教育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1.7日下午,西安市长安区方圆荟购物中心的大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没有严肃的讲台,没有枯燥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荧幕、踊跃的市民和洋溢着的诗意与歌声。这是西安外事学院新闻传播系师生在完成文化短剧《诗游秦岭》实景拍摄后,精心策划的“跟着诗词游秦岭”诗词文化科普宣讲活动。他们将课堂从山野移至闹市,把创作成果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进行了一次从专业实践到社会服务的温暖延伸。

活动在新闻传播系副主任崔璨老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崔老师说道:“几周前,我们的同学钻进秦岭的云雾里,去追寻王维的脚步。今天,我们把秦岭的云、诗里的风,以及这份感动带到了大家面前。文化传播的终点,不应是硬盘里封存的成片,而应是走进千家万户,触动一颗颗热爱传统的心。” 亲切而真挚的开场,瞬间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

活动的核心,是首次面向公众放映的诗词短剧《诗游秦岭》精华版。当荧幕上出现熟悉的终南山景与穿越千年的“王维”时,购物的市民纷纷驻足。带着孩子的张女士表示:“这种形式太新颖了!孩子看得很入迷,原来古诗背后有这么生动的故事和这么美的风景。”

短剧意犹未尽,活动的又一高潮——主创团队交流环节随即开始。导演、编剧、主演等多名学生主创走到台前,与观众分享幕后故事。“为什么选择‘穿越’这个形式?”面对观众的提问,饰演“李雪”的林晓同学笑着回答:“我们想打破时空界限,告诉大家王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古人,他的困惑与豁达,和我们今天的青春迷茫与顿悟是相通的。” 另一位主创张夏老师则分享了在辋川迷路又逢雨的拍摄经历:“那一刻,我们不是‘演’出了‘行到水穷处’的困境,而是真切地体验了它。这也让我们最终体会到‘坐看云起时’的,不是从容,而是在自然面前放下执着后的释然。”这些来自创作一线的鲜活感悟,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随后,浓厚的文化兴趣在互动环节充分释放。“诗词文化趣味问答”环节,小朋友们争相抢答;“秦岭中草药识图问答”则成为一场全民科普,当屏幕上出现金银花、黄芪等草药的图片时,不少年长的观众都能准确说出名称和功效,甚至主动分享使用经验,现场变成了一场自发的知识交流会。

而将气氛推向顶峰的,是旋律与文字的交织。学生志愿者带来的歌曲《年轮》《归寻》,悠扬的歌声唱出了山林的静谧与归家的期盼,不少观众轻声跟唱。紧随其后的“主题字飞花令”环节,从学生到老人,从孩童到青年,都踊跃参与,一句句带着“山”“水”“云”字的诗词从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口中迸发,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在此时此刻被彻底激活。

从深入秦岭的艰辛拍摄,到走进商圈的生动宣讲,这不仅仅是一次课程作业的展示,更是一整套完整的文化传播实践。它完成了从“采风创作”到“解码转化”,再到“社会传播”的闭环。新闻传播系的师生们,用他们的专业与热忱,成功地将秦岭的壮美与诗词的韵味,打包成一份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文化礼物,送到了市民身边,让沉淀于书本的秦岭文化,在街头巷尾焕发出新的生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