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秦学子延安行”研学活动圆满举行
新浪陕西教育频道
关注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秦学子延安行”研学活动在革命圣地延安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走进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思想伟力、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200余名师生通过启动仪式、实地探访、情景教学和非遗体验,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红色教育之旅。活动旨在将延安精神融入医学教育,培养新时代医卫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启动仪式:精神领航,筑牢信仰根基
11月21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学校图书馆博闻厅庄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孟跃进、副校长吴宏辉、思政部主任胡琳等领导出席,2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仪式在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校团委书记韩舜琦详细解读研学方案,强调活动是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的关键举措。副校长吴宏辉为实践团授旗,象征着精神的接力与传承。24级医学生王顺顺代表发言,将“红色医者初心”与当代使命结合,呼吁同学们以白求恩精神为坐标,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信仰。思政部主任胡琳的专题课,深度耦合延安精神与医学教育价值;校党委副书记孟跃进作动员讲话,寄语青年“以延安精神铸魂,以仁心仁术报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健康守护者。
研学实践:立体体验,解码红色基因
研学活动以“精准化、融合化、实效化”为核心,构建“理论浸润+现场体悟+专业链接”的育人闭环。11月22日至23日,师生们深入延安多个革命旧址,在实地教学中感悟红色精神。
精神寻根与历史重温
11月22日,研学首站聚焦宝塔山和杨家岭革命旧址。在宝塔山,师生们拾级而上,聆听讲解员讲述其作为革命象征的历史渊源——从长征精神灯塔到抗战指挥中枢,深刻体会其厚重精神力量。随后,队伍走进杨家岭,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的旧居和窑洞中,通过珍贵实物和历史场景,重温整风运动、党的七大等重大事件,感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医者溯源与职业熏陶
11月23日,活动在凤凰山革命旧址开展《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现场教学。讲解员生动描述白求恩大夫放弃优渥条件、投身中国抗日救亡的事迹,突出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格和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医学生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白求恩精神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共鸣,坚定了涵养医德、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延安革命展馆的参观中,大量历史照片和实物展品再现了党在延安时期的壮阔历程,师生们沉浸式领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核心。
文化共情与团队凝聚
当晚,情景教学《红秀·延安延安》以宏大的叙事和精湛演绎,再现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军民大生产等经典场景,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具象化,让延安精神从口号转化为行动。研学中还融入非遗体验——在安塞腰鼓传承人指导下,师生们身着陕北服饰,挥槌击鼓,动作刚劲奔放,鼓声铿锵有力。这不仅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乐观坚韧,更在协作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枣园革命旧址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主题教学,通过革命先辈在简陋环境中坚持理论探索的故事,诠释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力量。
青春担当,谱写时代答卷
此次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更是一次生动的职业精神与文化自信培育。参与师生一致表示,将把研学所得转化为学习动力和行动自觉,以革命先辈和白求恩为榜样,牢记医学生初心,精进专业技能,涵养医德医风,用青春守护人民健康。活动彰显了陕西高校以红色资源培根铸魂的成效,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了生动作答——在强国复兴的新征程上,青年医学生正以延安精神为源泉,书写“健康中国”的陕西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