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健康

西安市中心医院|哮喘为何总反复?医生:过敏原检测才是“断根”的关键

新浪陕西健康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医生,我娃刚满4岁,这半年已经因哮喘住院两次了,您觉得有必要做过敏原检测吗?”“医生,我平时已经很注意卫生了,我娃怎么还会过敏引发哮喘?”……在儿科门诊,常有家长带着这样的困惑前来问诊。

儿童哮喘为啥总跟“过敏”缠上关系?检测过敏原有哪些作用?检测报告出来后,家长又该如何做?10月1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医生宁静。

  检测过敏原可找到“元凶”精准规避

宁静表示,过敏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头号推手”。数据显示,我国70%-80%的哮喘患儿属于“过敏性哮喘”,简单说就是“过敏原刺激气道,引发了一连串不良反应”。对于哮喘患儿来说,过敏原检测是实现精准管理、减少发作的关键一步。

让很多家长头疼的是,过敏原就像“隐形的敌人”,有的藏在床垫、沙发里(尘螨),有的飘在春天的风里(花粉),有的混在孩子喝的牛奶、吃的鸡蛋里(食物过敏原)。而且每个孩子的“致敏敌人”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孩子的过敏原还会变,婴幼儿时期可能对牛奶过敏,到了学龄期又开始对花粉反应强烈。这种“个体差异”和“时间变化”,让仅靠“观察生活”判断过敏原变得格外困难,这时过敏原检测就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检测过敏原,可找到“元凶”,实现精准规避,从源头上减少发作。哮喘治疗的核心目标是“长期控制、少发作”,而“避开过敏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没有找到过敏原,小朋友可能每天都在“被动接触敌人”,就算按时吃药,也容易频繁发作。

避免盲目忌口,保证孩子营养。很多家长担心“过敏”,会盲目给孩子忌口,鸡蛋、牛奶、海鲜全不让吃,结果孩子营养跟不上,还可能因为缺乏蛋白质、微量元素影响生长发育。但实际上,食物过敏原只占儿童哮喘过敏原的10%-20%,大部分孩子的过敏原是吸入性的(比如尘螨、花粉)。

为进阶治疗提供依据,避免“盲目用药”。对于中重度哮喘患儿,或者过敏原明确且单一的小朋友,医生可能会建议“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也就是常说的“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让身体慢慢适应,最终不再对过敏原敏感。而这项治疗的前提,就是通过检测明确“具体致敏的过敏原”,否则无法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另外,定期复查过敏原(一般每1-2年1次),还能监测孩子过敏状态的变化:有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成熟,可能会对之前过敏的物质“脱敏”;也有的孩子会新增过敏原(比如之前不对花粉过敏,上学后开始对柳树花粉过敏)。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防护方案,能避免“一直用旧方案”导致的治疗效果下降。

  拿到检测报告科学应对是关键

宁静提醒家长朋友,拿到过敏原检测报告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其实后续的“科学应对”才是关键。

首先,不要“过度焦虑”。如果检测出小朋友对1-2种过敏原过敏,只要做好规避,哮喘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就算过敏原种类多,也可以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优先规避最容易诱发的(比如尘螨、花粉)。

其次,规避措施要“具体可行”。比如对尘螨过敏,除了使用防螨用品,还要注意“控制湿度”(尘螨喜欢潮湿环境,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最合适);对花粉过敏,花粉季尽量少去公园、植物园,出门戴口罩、使用阻隔剂、回家后及时换衣服、洗脸;对食物过敏,要认真看食品标签,避免误食含有过敏原的加工食品。

最后,一定要“定期随访”。哮喘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就算检测后哮喘控制得好,也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同时每1-2年复查一次过敏原,根据情况调整方案。

总之,过敏原检测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帮助哮喘患儿“精准管理”的“有力工具”。找到过敏原、科学规避、配合治疗,才能让患儿少受哮喘的困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