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复颜·公益同行|跨越千里为藏族孩子们“种”出新鼻子

商讯
关注2025年8月13日,西安交通大学正高级工程师、陕西麦克斯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晶一行,携手陕西省红十字基金会、中和青山团队跨越千里,从关中平原到雪域高原,帮助二位藏族小女孩实现因意外失去的鼻子又“回来了”的愿望。

雪域复颜·公益同行
助力孩子们重绽笑容
八月的甲斗沟,格桑花开满山谷。在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杨各乡卫生院,一场跨越千里的“雪域‘复’颜·公益同行”活动,正温暖进行。2名因黄鼠狼的意外袭击,鼻子被咬去了大半的患儿和家长,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提前来到公益活动现场,为王晶一行献上洁白的哈达,以表达感恩之情。

“老乡们都很热情,虽然语言不通,但我感受到了他们浓浓的热情和真诚,接过一条条纯洁的哈达的时候,觉得我们还要更加努力,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王晶表示,一切努力的意义在这一刻都具象化了。

3D人体扫描

3D人体扫描建模完成的“美丽容颜”
色达县地处色达县地处雪域高原,平均海拔达4127米,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十岁的卓玛和十四岁的拉姆(化名)因家庭经济困难及医疗技术限制,婴儿时被黄鼠狼袭击后缺失的鼻子长期未能得到修复,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帮助她们重新恢复健康容貌,减轻家庭负担,重塑自信美好人生,麦克斯韦公司携手陕西省红十字基金会、九三学社四川省环境与资源专门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和青山厕所科技(四川)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际鹏联合开展“雪域‘复’颜·公益同行”活动,赴色达县为卓玛和拉姆捐赠义鼻,未来随着孩子成长期间,至成年需要更换的义鼻都将全程免费,为她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D人体扫描
据王晶介绍,得益于麦克斯韦团队在3D生物打印与仿生组织工程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通过仪器对患儿头部进行3D扫描后,借助生成式AI与定制化工艺,精准构建出与患儿残存组织精准契合的义鼻模型,经过制作、定型与上色等程序,最终达到义鼻与患儿面部结构严丝合缝,肤色也完全匹配的佩戴效果。

色达县杨各乡下甲斗村,沿着红军长征路,帮助二位藏族小女孩实现因意外失去的鼻子又“回来了”的愿望。
AI数字医疗定制
再造“原生”鼻子
2025年8月13日下午,王晶一行完成了色达县杨各乡卓玛和拉姆的义鼻制作,来不及休息又立即驱车80公里,前往甘孜州炉霍县泥巴乡油斯村,回访去年8月公益救助“种‘鼻’”的四岁藏族小女孩拉真。
拉真在三个月大时,同样是遭到了黄鼠狼的意外袭击,鼻子被咬去了大半。为帮助拉真“找回”鼻子,父母带她去过很多医院,但因其尚未成年,传统手术无法有效展开。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专家团队对拉真的症状进行评估后表示,由于孩子年纪太小,鼻部全层结构重建涉及复杂的面部神经与供血系统,必须等待更精准的再生医学技术支持。2024年华西口腔医院将这个病例转给王晶团队。王晶团队利用AI 数据采集及3D打印工艺,成功完成拉真的“种‘鼻’”公益行动。

王晶一行到达拉真家,就看见佩戴义鼻的拉真正在与哥哥在院子欢快玩耍。王晶询问了拉真佩戴义鼻一年来的情况后,对拉真进行了3D人体扫描,将为她新制作一个义鼻,以适应其身体的生长情况。
王晶表示,这二次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是医疗救助的成果,更是爱心接力的生动体现。下一步,麦克斯韦将联合红十字基金会搭建“企业+公益+医院”协作模式,定向募集专项资金覆盖假体定制、运输及术后随访全流程成本。以及通过公益案例传播,提升公众对器官缺损群体的关注,让更多缺失鼻子、耳朵以及其他体外器官的患者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并有更多的志愿者团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为更多孩子和家庭带来希望。
陕西麦克斯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深耕定制化体外器官领域的科技企业,拥有核心专利技术、AI 定制化生成式设计、 3D 打印工艺以及自动化惰性材料上色工艺,成功完成“甘孜女孩种‘鼻’”等公益案例,具备成熟的技术能力与公益实践经验,为项目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实现 AI 定制“器官”
生产义鼻、义肢等,为机器人打造皮肤
科幻电影中用一台机器“打印”心脏或皮肤的场景曾让无数观众惊叹,如今AI设计与自动化惰性材料上色定制加快了这一科幻场景照进现实。
陕西麦克斯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正高级工程师王晶创办,搭乘“三项改革”与秦创原的春风,麦克斯韦构建了“研发-转化-产业”的创新成长路径,在西安建立研发基地,深度对接榆林产业化资源,形成双城协同的创新架构。随着研发不断推进,王晶团队通过AI生成模式以及惰性材料自动化上色工艺,实现了义鼻、义肢等的智能化“量身”“远程”定制生产。
王晶团队的竞争力在于软硬件结合。2025年8月,麦克斯韦医疗作为申请人(专利权人)项目共申请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已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已授权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PCT专利2项。
王晶表示,当前具身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其团队已率先布局了机器人仿真皮肤领域,将与具身智能相关机构展开深度合作。
畅想未来,王晶说,未来机器人皮肤有望将集成多种感知功能,如触觉、温度、湿度、压力等,能够更全面地感知外界环境。随着3D打印技术以及自动化惰性材料打印上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度的提高,硅胶机器人皮肤的制造也将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可以定制出高度切合的皮肤,实现皮肤与机器人本体的无缝集成,提高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和外观效果。为了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更加自然和灵活,新型硅胶材料的研发和制造工艺的改进将使皮肤能够更好地适应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和身体变形,同时保持良好的传感性能和外观质感,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仿生程度和人机交互体验。
“人形智慧机器人也被认为是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也是科技巨头和各高校聚焦的探索方向。人形智慧机器人的产业链上,陕西科技力量也能做出闪亮的成绩,为工业升级提供值得信赖的具身智能生产力。”王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