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炭集团:一汪碧水的守护

新浪陕西
关注秋高气爽,神东矿区如诗如画的美景尽显眼底:万顷碧波荡漾,百里蓝天远眺如画卷,水天一色的田园生态景致轮廓凸显。夜色降临,乌兰木伦河畔华灯初上,行走在星光熠熠的神东桥,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在以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为主的矿区打造“塞外水乡”,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神东却将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井下采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矿井水。而神东矿区又地处陕蒙晋三省区接壤处,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原生环境十分脆弱,干旱少雨,年降雨量360毫米,是年蒸发量的六分之一。地下水资源缺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9%。
如何将矿井水治理与矿区干旱脆弱的生态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神东来说,首要且紧迫的任务是合理解决矿井水治理、地面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于是,一场水资源“保卫战”随即开启。
神东按照“五高”建设方针,坚持绿色开采实践,在建成千万吨现代化矿井群的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在各所属矿井配套建设了矿井水处理和利用设施,实现了大部分矿井水多途径利用,少部分矿井水达标排放。
目前,神东投资建设了45座污废水处理厂,对排至地表的矿井水和生活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用于地面生产和生态灌溉。另外,通过3座深度水处理厂,对处理后的矿井水再进行三级深度处理,用于生产生活。
矿井水处理、循环、利用是一个整体。为此,神东坚持“源头减少,过程治理,末端利用”的理念,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做法,所有矿井全面配套建设了环保水保设施,重点实施了“三废”综合治理与利用,创新三级处理、三类循环、三种利用的废水处理与利用模式。
“三级处理”以井下采空区过滤净化系统、污水处理厂、矿井水深度处理厂为三级处理系统,污水实现了分质分类处理与利用,提高了废水资源利用率,节约了净水资源。
“三类循环”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在采煤、选煤、燃煤过程中,建立了采空区、选煤车间、锅炉房3个废水闭路循环系统,让50%的矿井水处于闭路循环中。
“三种利用”实现了水的多级利用,创新生产、生活、生态3种利用技术,解决了95%以上的矿区用水需求。
水美城亦美。为向广大员工群众交出一份高质量的保卫碧水“绿色答卷”,神东正在加紧开展矿井水提标治理工程。
近日,记者来到补连塔区域矿井水提标治理项目现场看到,施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该项目是神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重点生态环保工程。项目预计于2021年8月份具备试运行条件,建成投用后将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处理后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治理标准,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需要。
据现场的神东监理公司第二区域管理部经理李永福介绍,“项目主要采用浓缩处理与蒸发结晶相结合的工艺,将矿井水的盐和其他的氟化物、氯化物和硫酸根离子等杂质去除,水质可以满足三类水的29项标准,基本能达到接近饮用水的标准。项目建成后生产的清洁水源将用于集团公司煤制油项目生产用水和矿井生态林灌溉用水。”
与此同时,20公里外的布尔台矿井水提标治理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当前,项目浓盐水池、联合水池主体工程已顺利实现“双封顶”。
该项目是布尔台煤矿外排水质达标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主要通过脱盐处理,将矿井水中的超标成分去除,有效减轻井下设备的腐蚀结垢,提升矿井水水质。项目完工后,每年可为煤矿生产和周边农业灌溉提供700.8万吨清洁水源,减少盐排量12045吨,届时可大幅降低土地盐碱化程度。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地方环保要求,而且明显改善的水质将对矿区生产、居民生活及地区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现如今,行走在乌兰木伦河畔两岸,感受到的不仅是无边的美景,还有老百姓的幸福与喜乐。“水清了,小镇美了,还有许多人慕名来这里玩。”61岁的王凤芝笑着说道。(刘晓婷 安小锐 王业飞 )

